前不久,一些国家相继出现银行体系风险问题,有人据此认为,部分新兴经济体在前几年宽松经济政策的刺激下信贷急剧膨胀,而今随着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我国经济运行趋稳,但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小微企业等领域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中国银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788亿元,连续4个季度反弹,不良贷款率升至0.95%,而今年前两个季度均为0.94%。
在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双升”的背后,潜藏的系统性风险究竟有多大?银行体系整体抗风险能力怎样?
应当看到,虽然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双升”,但总体不良贷款水平较低,银行信贷投放比较分散,没有过多地集中在某一类高风险贷款上。同时,贷款保障比较充分,大部分贷款是有抵押、质押保证的,第二还款来源也比较充裕,并有充足的剩余拨备。因此,不应高估银行体系风险。
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三季度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03%,高于二季度末的12.91%;核心资本充足率10.58%,高于二季末的10.41%。
未来,银行不良资产的变化趋势将较为温和、可控,即使不良贷款余额继续有所上升,不良贷款率也不会出现明显提高,经济减速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从经济运行大势来看,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仅会小幅下降,不会出现“硬着陆”,且四季度稳步回升的态势已渐明显,银行体系资产质量应当不会出现周期性风险。
从房地产贷款的资产质量来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银行体系的房地产贷款共11.7万亿元,约占全部银行贷款的19.1%,其中住房贷款约7.9万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3.8万亿元。从实际运行状况来看,我国银行体系住房贷款的违约率很低,这部分风险敞口规模相对较小。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结构来看,楼市调控的结果使得房地产开发商更多地依靠自有资金和预售收入,银行贷款的作用在逐步下降,银行体系在这方面的风险敞口仍整体可控。
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资产质量来看,一方面我国总体政府债务水平为GDP的38%左右,远远低于国际上通行的债务警戒线水平;另一方面,2012年平台贷款已经进入实际化解风险阶段,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开闸,也有利于解决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流动性问题。因此,我们有理由对此保持乐观。
此外,在对“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上,监管层一直非常关注。由于我国“影子银行”实际上主要还是涉及一些传统的金融业务,绝大多数并未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同时,中国银监会日前也强调,将立足于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对“影子银行”的内涵、功能、规模、结构、风险等方面加强研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杠杆率、并表风险等的监管,完善行业规则,打击不法行为。同时,还要促进银行改革创新,提供更好的和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有监管、有改革、有创新,监管层通过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改善风险管理,加强不良贷款监测和坏账处理,及时暴露和处置风险资产,一定能够实现银行体系风险总体可控。
银行体系风险总体可控 影子银行多数未游离监管
2012-11-26
上一篇:年末揽储中外资各显身手“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