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的政策和措施,但为何到现在,中小企业贷款还是难?难在哪里?
私企:贷款难 贷不起
赵鹏是郑州一家文化公司的总经理,这几年一直想扩大公司规模。“没想到贷款这么难!”赵鹏说,银行首先说要房产抵押,但公司没有可抵押的东西。折腾了几个月,最终也没办成事。
赵鹏的情况,和省社科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卫绍生研究员调研的情况相符合。
“尽管小微文化企业已经成为河南文化产业的生力军,但由于规模小,缺少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的不动产,又很难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进行融资,因此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小微文化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卫绍生说,他们深入文化企业调研,听到呼声最多的就是希望金融机构在投融资问题上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当前的银行信贷机制造成商业银行偏爱大中型企业和技术创新成熟企业,而很少关注小微文化企业;一些金融机构虽然愿意为之提供资金支持,但大多成本比较高,不少企业难以承受。据了解,一些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不少都在12%左右,差不多是商业银行实际贷款利率的2倍,使得许多小微文化企业不敢贷、也贷不起。”卫绍生说。
银行:怕风险 不敢贷
王月仙是郑州一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的主管,她经常打交道的企业中,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
王月仙说:“我以前贷款给郑州一家制造企业,生产电缆的,因为他们陷入贷款担保链里被银行追贷,企业一下子就垮了,至今还有100多万贷款没有收回来,到现在我的工资每个月还被扣一部分。”她说自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然有的民营企业也不错,但在我们部门,大家差不多都是宁愿保守点,也不愿意冒险”。
风险确实存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三门峡调查队的调查,截止到今年7月底,三门峡市共有“四上”(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调查单位1526家,较上年同期净增74家,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依然是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企业关闭、破产、停业现象时有发生。今年以来,全市共退出“四上”企业89家,相当于新增入库“四上”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二,大大冲减了全市“四上”企业存量的增速,其中工业退出21家,批发零售退出32家,住宿餐饮业退出11家,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退出20家,服务业退出5家。
数据:融资需求有多大 融资成本有多高
国家统计局南阳调查队深入企业针对293家样本进行调研,调查显示,有融资需求但没有融资渠道的企业数量上明显增加,资金问题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以2016年获得的最新数据为例,有融资需求的26家企业中:“有融资需求,但未获得融资”的有20家,占比76.9%;“有融资需求,仅获得少部分所需融资”的有4家,占比15.4%,“有融资需求,并获得大部分所需融资”和“有融资需求,并获得全部所需融资”各有1家,占比均为3.8%,从融资需求方面可以反映出新设立小微服务业没有明显扩大规模的动向。
从融资渠道来看,获得融资的6家样本主要是通过银行和民间两种融资渠道,其中有4家是银行贷款,年均利率为9.38%;其余2家样本是民间贷款,月息分别为1%和0.5%。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调查也发现,目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融资贵。由于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比例很高,银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信用等级、可提供抵押物等方面要求比较严格,迫使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选择担保公司担保、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和民间借贷进行融资,融资成本大大增加。
再者,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乡镇驻地,乡镇的主贷金融机构又是农村信用社,农信社存在着执行利率较高和放贷规模小、放贷周期短、
续贷本金须全额还清等因素,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成本。
疑问: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支持“两极分化”现象
“由于受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趋于‘两极分化’。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银行出于对资产质量和风险收益的考虑,加之众多商业银行之间又没有严格的市场定位,它们在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上都十分谨慎。”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表示。
他解释称,这样,产生的效应必然是现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大多向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聚集,即便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活动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产品有销路、企业有效益、资信良好的优质中小企业,成为各家银行的争夺对象,大家纷纷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和“黄金客户”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加大其授信额度,改善金融服务,甚至压低利率竞相争贷;另一方面一些有发展潜力而目前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中小企业,由于银行方面尚缺乏识别能力,往往受到冷落。
站在企业运行的角度出发,银行此种做法无可厚非。但那些有发展潜力又贷不到款的企业怎么办?
一些地方政府和协会建起了融资平台,为银行和企业牵线,降低银行风险,让有潜力、有信用的企业更容易被发现。不过,这些平台的规模都很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