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提要:对于校园贷来说,裸条贷风波无异于魏则西事件之于百度,裸条贷后不少校园贷都在谋求转型,但卡宝宝小编的问题是,校园贷真的是这个故事中最值得被谴责的部分吗?
校园贷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裸条事件一出,群众的猎奇心理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一时间校园贷被集中声讨,杀伤力远大于此前不时爆出的“大学生身负巨债无力偿还”新闻。对于校园贷来说,裸条风波无异于魏则西事件之于百度。情色声誉虽不及生死严重,却都是诱发舆论洪荒之力的大杀器。
大学生是谁?
大学生是一个尴尬的群体。他们多数年满18,从法律上已经是可以为自己的行为独立负责的年纪,但在家庭和社会看来,他们依然是孩子。
台湾有个综艺叫《大学生了没》,几年前湾湾综艺盛行的年代,曾经在内地很红。那个时候国内大学90后还是稀有品种,开放性和包容性远没有现在强。我们惊讶地围观台湾大学生普遍化浓妆、泡夜店,淡定地聊自己的N个前男友,甚至正大光明的讲在夜店被“捡尸”的经历。
而我们的爸妈还在担心,在学校会不会好好学习,女生谈恋爱会不会和男朋友睡到一起。
他们和我们,似乎不是活在一个世界。
在家长和社会的眼里,象牙塔似乎成了一个厚重的保护壳,把大学生和外面的世界隔绝起来。大学生显得很脆弱,并且脆弱的很有道理。但同样年纪的人,如果没上大学,而是直接参加工作,他则被视为是成年人。
本质上,这和毕业生被逼婚是一种思维模式。在长辈眼中,恨不得孩子毕业前一秒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一秒就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这背后是中国社会一种奇怪的思维方式,似乎18岁什么都不算,迈出校门,才是一个人从少年走向成年的时间节点。在这种逻辑下,这个群体出现的任何事故,似乎都可以怪别人,或者干脆怪社会。
谁应该负责?
和这层保护相背离的是,大学正在越来越开放,学生也开始有更多的需求和想法。互联网把地球都变小了,打开象牙塔的装甲又算什么。当大学不再如往日纯粹得无欲无求,自然就给了资本和商业进驻的理由。
这也导致,校园贷成了消费金融中走得最快的一员。毕竟,又穷又有梦想的群体,不那么多见。
但多扒几个相关的新闻就会发现,大多数被报道无力还款的大学生,借钱的用途都是赌球、游戏厅、高额消费,偶尔看到一个炒股亏钱的,都显得是“正当用途”了。很多在借款时声称的助学贷款、创业的用途,完全就是幌子。
卡宝宝小结:
在我们当今的家长和社会的眼里,大学似乎成了一个厚重的保护壳,把大学生和外面的世界隔绝起来。大学生显得很脆弱,并且脆弱的很有道理。在这种逻辑下,这个群体出现的任何事故,似乎都可以怪别人,或者干脆怪社会。大多数被报道无力还款的大学生,借钱的用途都是赌球、游戏厅、高额消费,偶尔看到一个炒股亏钱的,都显得是“正当用途”了。很多在借款时声称的助学贷款、创业的用途,完全就是幌子。
所以说,校园贷真的是这个故事中最值得被谴责的部分吗?小编在此认为,或许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