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贷款难在全世界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也一直是我国努力的重要方向。
日前,在人民银行和全国工商联的牵头之下,工、农、中、建、交等14家商业银行主要负责人和29家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会。
企业普遍表示,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保要求趋严和强监管、去杠杆等影响,小微企业融资在贷款规模、审批效率、抵押担保要求等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企业在信用债发行、股权质押、PPP项目融资、大企业应付款回收等方面存在困难。
在直接融资比重小、间接融资比重大的中国,“融资难”“融资贵”往往就意味着“贷款难”“贷款贵”。事实上,为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饥渴”,今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更多向小微企业倾斜,进一步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不做小微就没有未来
“工行贷款余额14万亿元,其中,7万亿元在国有客户,7万亿元在民营企业和个人贷款。不做小微,没有工行的未来。”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上述座谈会上表示。
正是在“不做小微就没有未来”的理念指引下,工行在线上狠抓产品体系重建与创新,线下狠抓专营落地和专业化能力建设,普惠金融逐步做实、做活。按照银保监会普惠口径,上半年,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6.8%,新发放普惠贷款的利率稳中有降,较好完成了银保监会“两增两控”和人民银行MPA考核的要求。
努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农行持续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以网络融资业务为核心,该行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成熟经验向小微企业金融领域复制推广。重点推广“数据网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4万笔。面向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推出“微易贷”,授信额度可循环使用,可在线操作用款和还款。截至2018年6月末,农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6.66 亿元。
上半年,建行继续完善普惠金融体制机制,立足数字化管理思维,以科技应用和系统工具为手段,实现覆盖信贷全流程、穿透式的风险管控,保障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4912.89亿元,比上年末新增727.87亿元。
总体来看,大型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在多家金融机构的努力下,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正在逐渐加大,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7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即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15.8%,比上年末高6个百分点。
小微金融更接地气
从小微企业成长阶段看,从未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的初创期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是相对不容易的,首次贷款后,小微企业与银行的信用联系会逐步增强,更容易持续获得融资。因此,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要着力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考虑到80%以上的小微企业初次融资额在500万元以下,目前的政策着力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旨在打破金融服务‘小微不小’怪圈,引导金融机构服务重心下沉,发放更多单户授信500万元、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央行行长易纲在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
来自工行的数据显示,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6月末,该行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3183.33亿元,比年初增加458.51亿元,增长16.8%。
继续下沉金融服务中心,农行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截至6月末,该行已在所有二级分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同时建立了799家普惠金融专营机构,在“双创”示范基地、各类园区、专业市场、特色商圈等小微企业集聚的重点地区,均设立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示范支行。
目前,5家大型银行已在总行层面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并开始运营;在一级分行层面完成全部185家分部的设立,还有6万余家支行及以下网点从事城乡社区金融服务,旨在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在机构设置下沉方面,业内专家建议,股份制银行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增设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重点向县域和乡镇等地区延伸服务触角。
打铁还需自身硬
多部门政策发力正在促进银行业加大小微金融投入,但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仍低于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
近期央行发布的《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738.95亿元,同比增长9.79%;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64%,占比较上年末低0.15个百分点。
这说明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仍然面临挑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形势依旧严峻。“贷款难的背后,原因是非常多的,需要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比如企业端问题;小微的需求与银行的供给模式不相统一,银行创新、服务理念还不太适应小微需求;光靠银行渠道融资远远不够等等。” 易会满表示。
在金融端口发力的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打铁还需自身硬”。业内专家建议,小微企业自身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想着“等、靠、要”,要坚定发展信心,转变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能力,扎扎实实做好主业。只有这样,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才会更加积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活力才能更加旺盛。
“民营和小微企业应提升自身品质,降低融资信用风险成本,提高对金融资源的吸附能力。”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建议。
做好小微金融服务离不开多方配合,还应在政策合力上下功夫,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等“几家抬”的办法,从根本上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担保体系,着力优化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