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似乎是呼应这一政策取向,最新公布的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中,信托贷款呈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快速膨胀之势。
央行发布的11月份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1月份信托贷款增加1995亿元,同比多增1279亿元,这个新增数额,占11月1.1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的17.5%。如此高占比,不仅高于10月份的11.2%,更高于9月份的12.26%,创下历史新高,膨胀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因为在11月份信托贷款猛增的同时,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96亿元,同比多减26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817亿元,同比少260亿元;即便是委托贷款,也只增加1218亿元,同比多增623亿元。影子银行体系中,增幅最大、发展最为迅猛的依然是信托贷款。
数据显示,今年8月以来,信托贷款就以不凡增速屡屡引发社会关注。而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信托贷款增加7015亿元,仅此一项就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同比高5.1个百分点。
信托贷款高速增长,既与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实体经济低迷,使银行放贷谨慎,而资金链紧绷的企业为了救急,不得不从外部寻求资金支持有关;也与当前银行储蓄利率较低甚至为负,居民存款离开银行体系,流向了回报更高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银行也为了绕开规模控制,争取更大收益,热衷于推动资产表外化有关;还与监管机构希望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例,降低间接融资占比,分散银行体系信贷风险的政策取向有关。
从11月人民币贷款5229亿元,仅占当期社会融资规模45.9%可以看出,“金融脱媒”的加剧,实现了监管机构防止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的努力,也表明“影子银行”已经不再是传统银行体系的补充,而成了社会融资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举足轻重的角色,社会融资总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融资也开始从单一的银行信贷走向多渠道、多途径的新阶段。
不可否认,在经济增长放缓、信贷收紧、银行体系的信贷资源难以在微观经济主体中实现均衡配置的背景下,以信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在缓解企业资金链紧张、防止资金链断裂、确保已经上马或亟待上马的项目顺利推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由于利率双轨制和信贷资源稀缺,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部分替代了传统银行的信用扩张机制,承担了货币政策变相松动的功能,其在稳增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应当予以肯定。
即便如此,当前信托贷款出人意料的膨胀速度以及由此而孕育的潜在风险,仍然值得高度警惕。之所以对影子银行体系中的信托贷款风险要给予更多关注,是因为较之其他直接融资方式,信托贷款更多是一头连着银行,一头连着房企和政府融资平台等高风险领域。
从银行与信托贷款的关系看,虽然信托贷款是指信托机构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信托存款等自有资金,对自行审定的单位和项目发放的贷款,但信托贷款增速如此之快,显然仅靠信托机构的自有资金是不可能的。新增信托贷款从何而来?银行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资金池业务,一般由信托公司先大致设定一个投资策略或者规划,然后从市场上筹资,资金筹完后再对这笔资金进行组合投资。然而,除了信托机构自营的资金池项目外,商业银行主导的在信托公司建立的资金池规模,已远远超过了信托自营规模。这些资金池业务实质是一种不定向信托,用款不清晰,滚动发行,规模开放,期限错配;与此同时,在信托公司建立资金池的商业银行实力相差悬殊、风险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对资金池所投资的组合资产的风险把控能力不一,虽然风险管理较好的银行在信托贷款上出现风险的概率不大,但一些实力较弱、缺乏对信托贷款所投项目风险甄别能力的银行,则容易引爆风险。
从信托贷款与房企和政府融资平台的关系看,由于受信贷收紧影响最大的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及项目公司以及房企等融资主体,因此,这类很难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而资金链又异常紧张的融资主体,一旦获得了高成本的信托贷款,也就意味着潜在的偿付风险种子已经悄然种下。非常简单的原因是,银行放在资金池里的资金,基本来自回报较高的理财产品,而这些理财产品的期限大多为1至6个月。然而,房企、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及项目公司等融资主体,将信托贷款一般投向较长期、回报不高的标的项目,有的干脆用于借新还旧,还有的甚至挪用到了实体经济之外的其他领域,由于项目和资金不对称,因此这些融资主体存在着较大的因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滋生的兑付风险。
信托贷款猛增,是信贷额度管制以及利率双轨制背景下金融创新的结果,一方面它有效补充了正规金融体系对金融服务提供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参与主体鱼龙混杂,缺乏资质和标准认定,因此若不加强监管,完善制度,一旦失控,将拖累传统银行,造成系统性风险。正如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所言,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带来了风险的严重积累,一旦发生失控也完全可能会形成系统性的风险,甚至会威胁到整个银行体系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因此,当前有关方面应当积极排查影子银行风险隐患,规范参与主体,限制诸如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规模的过快增长,不断提高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的资金使用透明度,让“影子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持续释放正能量。
信托贷款快速膨胀潜在隐患值得关注
2012-12-24
上一篇:青海省商贷可转为公积金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