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公司是近年来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创新企业为宗旨而出现的服务型公司。以江苏无锡为例,截至今年10月末,全市小贷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7亿元,直接创造税收近3亿元。如今,小额贷款公司缓解了“三农”、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紧缺问题。但其自身却遭遇了一些“成长的烦恼”:
一、可贷资金“易出难进”。“公司成立两年,为了真正做到支持‘小微’扶持‘三农’,我们去年股东都没做利润分配,资金除了留小部分周转外,基本上都贷出去了!”无锡双燕小贷公司总经理堵征说,2亿资本金,加上上年度利润、银行贷款等,企业贷款余额2.55亿元,但面对庞大的资金需求,公司还是感到自己压力比较大。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既不能向公众吸收存款,也很难追加资本金,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也不能超过自有资金的50%,因此一旦自有资金放贷完毕,就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
二、身份定位的尴尬。小额贷款政策由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但在执行过程中,公司定性不清楚:说是金融机构,但没有金融许可证;说是实体经济,做的却是货币生意。由于法律法规和制度的限制,目前监管部门还没有将小额贷款公司列入金融企业范围,小额贷款公司无法在税收、融资成本、财政补贴和法律诉讼等方面,享有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同等的待遇。
三、风险把控难。“农业发展受天气、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很大,纯农业贷款风险尤其大。”万源小额贷款公司的徐聪说,特别是一些小型养殖户,几乎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面对天灾,小贷公司秉承“信用再审查,宽容不良率”的原则,只要个人没问题,农户贷款不良率可放宽到30%。但无抵押物“信用贷款”使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系数大为增加,多数贷款公司都提心吊胆。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和融资需求将进入加速期,小额贷款公司无疑让大量处在金融业灰色地带的民间资本,能名正言顺地进入金融领域,也为民间资金建立了直接的“供需通道”,小贷公司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因此,希望有关部门能拓宽思路,尽快破解小额贷款公司“成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