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一位郑姓大学生因在多个校园贷款平台负债数十万元无力偿还而跳楼自杀的消息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前一直不为公众所熟知的校园网贷暴露在公众视野。多家纸媒和网媒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并深入挖掘事件背后令人深思的“金融创新”产品——“校园贷款”。这种“校园贷款”在长春出现了吗?是否有市场吗?昨日,记者走访长春市多个高校探查此事。
十年前被盯上:校园的信贷市场这块蛋糕
据了解,早在十年前,工行、建行、招行、招行等多家银行对大学生市场开始了抢夺战。银行在各大高校招聘学生代理长期驻点,通过免手续费、免年费、开卡送礼等策略进行针对性营销,大部分信用卡的申请无需存款凭证,无需担保人,只要填写一张申请表并出示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就可办理。
其间,不少学生因“超前消费”沦为“卡奴”有同学甚至依靠申请助学贷款来还卡。大学生因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了校园信用卡业务的“高危人群”。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多家银行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或抬高了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门槛。
在校园信用卡叫停之后,校园贷款便盯上了校园的信贷市场这块大蛋糕,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平台、P2P、网络小贷公司等遍地开花,校园贷款生意做的如火如荼。
解决你前困难:一颗包裹糖衣的毒药
“大学生贷款,解决你眼前困难!帮你渡过难关!只需带着你的身份证和学生证!”、“数码分期,当时拿钱”、“全程在线操作,四步8分钟完成申请。”、“轻松申请,0-个工作日内到账”这些校园贷款广告在校园和网上随处可见,贷款网站上滚动着贷款信息,如“XX大学,杨同学 wosh****借款:10,000元,24月期,应急周转”、“XX理工学院,王同学 1834**** 借款:8,500元,12月期,应急周转”、“XX大学,陈同学 1531****借款:10,000元,12月期,旅行”等等,
学生成为主要放款对象,无须抵押或担保即可借款。长春某高校辅导员袁老师介绍,该校属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不错,高消费的学生相对较多,除去家长每月给的生活费外,有些学生还需要额外开销。一些大学生网贷款机构渗透到校园里对学生放贷,有的学生通过重复借贷,多个债务复利滚动,长期积累下来,欠款高达十多万,为了躲避债务甚至选择退学。
据袁老师介绍,校园里还有一些学生做“信贷”专员的兼职,每成功放贷一笔,或者发展新同学装机APP成功,都会有相应的提成。学校里有一名退学的学生,就是做这个“信贷”专员的工作,他还为同学做担保,后来借贷同学“坏账了”,他也还不上,为了躲帐也选择了退学。
据一所高校大二学生张同学介绍,除了网贷外,他周围还有同学通过民间借贷贷款的,这种小额贷款的利息更高。“办之前贷款方承诺借一万元,还一万五千元,结果办理完拿到手的只有八千元,利息高达七千。”张同学说这种贷款太坑人了。
无忧校园生活:为何变得负债累累?
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需求旺盛、信用消费意愿强,这三条原因使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上“校园贷款”。其实做网络贷款的都清楚,大学生根本没有偿还的能力,它们瞄准的其实是第二还款人——学长背后的家长。
虽然,目前的放款对象都要求年满18岁,理论上具备完全的民事责任能力,但实际上,很多不具备偿还贷款能力的大学生们是极容易冲动消费。这些对新鲜事物敏感的90后在校大学生,多为了旅游、购买数码电器等大宗消费品选择了贷款。大三学生王同学介绍,感觉贷款分期购物压力不大,他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之前他买了个苹果手机,价格不到五千,分期十二个月,每个月还款不到四百,有40元的手续费,算下来一个天才合十多元,等于没花什么钱就能使用高档手机,很划算。但当记者问他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时,王同学笑笑不语了。
据了解,在弥补资金短缺时,很多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网络贷款途径更是花样辈出,除了P2P贷款平台、大学生分期购物网站,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也提供“超前消费”购物分期的信贷业务。
本该无忧的校园生活,被眼花缭乱的“校园贷款”搅乱。校园金融本应立足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了解金融、认识金融、使用金融,提升理财的能力,而不是拉动校园经济,诱导学生“超前消费”,给学生提前套上还贷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