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购买经适房、动迁安置房、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职工家庭,实行贷款贴息政策,对封存职工、新参加工作等不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的职工,允许其在缴存公积金满一定年限后申请“商转公”贷款。
上海将进一步扩大公积金制度的受益人群,未来或将允许符合条件的职工申请“商转公”贷款。这是从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日前召开的“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情况”专题通报会上传出的信息。
将扩大受益人群
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对于涉及公积金重大政策调整事项,上海市将建立定期专报或通报制度,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对本市公积金管理运行情况的评议、指导和监督,推动这项事业更公开、更规范、更透明。
会上,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称,上海市公积金制度总体发展良好,但在制度的公平性、有效性等方面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受众覆盖面不足、资金使用途径比较单一等,现有缴存职工中,还有较大比例群体从未使用过公积金,其日趋多样化的住房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根据预测,至“十三五”末,上海市公积金累计归集总量将达1.17万亿元,累计发放个贷9180亿元,支持270万户职工家庭使用公积金贷款改善住房条件。届时,职工人均账户余额将从“十二五”末的3.8万元提高到5.7万元。
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公积金制度改善上,上海市将扩大受益人群,把在上海市工作满一定年限、有长期稳定工作的外来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同时允许缴费职工将公积金作为购买商品房的首付款。尤其将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倾斜支持力度,对购买经适房、动迁安置房、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职工家庭,实行贷款贴息政策,对封存职工、新参加工作等不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的职工,允许其在缴存公积金满一定年限后申请“商转公”贷款。
“这些政策目前都仍在研究过程之中,至于何时会正式出台,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在研究的这些政策,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受益人群,提高公积金的使用效率,一旦确定出台,都将有相应的实施细则。
委员建议简化程序
与会的不少委员认为,上海市公积金制度要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市政协委员、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袁岳滨表示,如今上海市大街小巷,诸如“帮助提取公积金”的广告仍不时可以见到,这既说明我们在管理上有漏洞,也说明百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相关单位服务不到位、布点不合理,容易被人“钻了空子”。他建议管理部门有必要常到社区、厂区、街区走走,倾听民众呼声,多调查,多交流,多思考,把这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做好。
如何避免更多公积金放在银行里“睡大觉”,切实发挥作用?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副所长周红玲提出,公积金的提取范围应更宽泛,对于没有买房支出和低息贷款需求的缴存对象,应该允许他们将公积金用在大病、子女教育等其他方面,以解燃眉之急,这样可以给中低收入群体更多社会保障。
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琪表示,公积金从申请提取到最后钱拿到手里,要走不少程序,耗时又长,太过麻烦,可否考虑简化程序,将公积金直接打到个人账户上,方便使用。
“公积金改革,要能真正惠及中低收入群体,让他们觉得这笔钱可以派用处,而非形同鸡肋可有可无。”上海市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总队长马俊贤说。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胡苏云表示,从制度设计看,公积金若旨在惠及更多受众,促进社会公平,其定位就应该是“社会保障”,而非“单位福利”,两者绝不能混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