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游发展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内地赴港游客数量达1796万人次,今年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刷新。除了商务需求,更多的内地居民去“购物天堂”的主要目的是购物、餐饮和娱乐类消费。那么,如何解读这些行为统计数字背后的消费需求,招商银行信用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态势一
赴港“常旅客”地域性显著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的《招商银行信用卡持卡人香港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09年超过60万的招商银行信用卡持卡人赴港,去3次及以上的近二成,80%以上的持卡人在香港停留4天左右。
《报告》显示,内地赴港持卡人中,1/4来自深圳;在当天完成消费的持卡人中深圳持卡人占28%;年赴港3次及以上的持卡人中深圳的占比更是超过了45%。凭借地理区位等优势,深圳持卡人尽享“近水楼台”先消费之便利。
态势二
购物消费“集中化”
内地持卡人赴港消费的时间高度集中在1月、8月、11月、12月,也就是香港冬夏两个商品打折季。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内地游客在港消费总额的六成以上用于购物消费。随着“入境不过夜”的流行,更多离港距离较近的消费者选择利用周末时间涌入香港购物消费,因此,形成了周末刷卡交易高峰。
数字显示,赴港消费的持卡人年龄集中分布在25-35岁间,其占比超过55%,小于20岁和超过50岁的年龄段客群分布极少,合计只有4%。
态势三
“焦点型”购物显消费意识
内地持卡人购买的产品前三位品类分别是服饰箱包、珠宝钟表和百货类,消费金额占总消费的67%以上,其中服饰箱包类以近27%的占比列首位;珠宝钟表类和百货类的占比分别是24%和17%。
2009年,招行信用卡持卡人在香港购买名牌的花费超过10亿元。一线奢侈品品牌的热卖更能说明这种“大牌”消费意识,LV、GUCCI、CHANEL的销售额之和占到了奢侈品消费金额的44%,这3个品牌分别占比22%、12%和9%。珠宝钟表类则略有不同,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内地持卡人赴港首选购买黄金饰品,因此,周大福、周生生成为内地持卡人在港购买黄金首饰的前两大品牌,卡地亚则紧跟其后位列第三。
相较前两个品类,持卡人对百货类的选择更倾向品牌种类众多的中高档百货,而非顶级商场。这与持卡人参差的消费能力不无关系。《报告》显示,铜锣湾SOGO、LANE CRAWFORD和新鸿基地产旗下的新太阳广场,是内地消费者在港最常光顾的百货商场。
《报告》还显示,以上商户和品牌2009年的成交金额占到了持卡人在港交易的70%,而其中的珠宝和百货类基本都是招商银行信用卡在香港的合作商户,且属于交易金额Top10的商家。由此不难看出,内地持卡人赴港消费对品牌的选择非常坚持,一旦锁定便会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