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银行不断践行普惠金融,通过供应链中的应收账款抵押融资,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
然而,企业应收账款是贷款造假的高发区,不少企业甚至用应收账款来粉饰利润。对于银行而言,通过应收账款所形成的债务作为抵押,其贷款的实际风险并不低。
据小编了解,与企业应收账款密切关联的银行保理业务,其规模已经达到了两万亿元左右,也有成熟的业务融资模式。但在业务推进过程中,很多银行都遭遇到确权的尴尬,这让中小企业难以将债务转化为资金。
债多钱少
“工程类项目的周期一般很长,有时候回款可能会超过一年,这给企业的资金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实际上,这些应收账款债务在银行很难融资,问题在于确权上。”北京一家绿化工程企业负责人告诉小编。
他表示,从企业的经营看,工程项目的利润大约25%左右,企业融资成本一年需要12%,且应收账款的平均周期也接近一年。也就是说,企业的利润将近一半都贡献给了资金成本。
“企业承接的项目大多是国企,要让这些国企给企业的债务确权其实很难。大企业在中小企业面前比较强势,有些大企业可能也不愿意银行介入进来。”上述负责人称。
对于银行而言,通过应收账款做保理融资业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大多数保理业务做不成就是确权上有问题。”银行相关人士称,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要同时被银行和企业认可,这是缺一不可的。
据了解,在传统银行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是融资的前提,而这需要有核心企业配合确认。
“有的核心企业是不愿意的。大企业比小微企业强势,能够拖欠账款。但一旦进行银行保理业务,可能会加大企业到期付款的约束。同时,大企业的一些财务信息可能也会在此过程中有所泄露,所以企业会抵触确权。”该人士表示。
从银行的角度看,企业应收账款即使在确权后,风险隐患也会存在。该人士向小编透露,“银行的确权程序是让债权企业配合去核心企业面对面确认该笔债务,但是并不能排除两家企业联合进行应收账款的造价和虚假确权的问题。”
另外,针对债务的回款,一些企业也存在不按合同约定回款、挪用资金的问题。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有的企业存在比较多的债务,对与银行约定的回款路径也不够重视,资金存在挪用风险。”
风险难控
从市场情况看,一笔应收账款抵押融资的难度和风险往往都要比预期高。
“仅仅一家企业凭借应收账款到银行融资是比较难的。目前,多数银行是从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出发,推进该项业务。”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
他表示,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的态度是比较关键的,围绕一家企业进行,银行做一个总的综合授信就简单了。如果核心企业缺乏对供应链融资的意愿,可能这家企业所处的上下游的应收账款融资难度就会提高不少。
另一方面,由于监管对于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银行业保理业务规模一直维持在两万亿元的水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银行业保理业务量达到了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5%。2018年上半年,银行业保理业务量为1.17万亿元,维持上升势头。
“一些银行没有大规模的开展保理业务,这与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是有关系的。”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都可能存在真实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也是银行最担忧的。
小编了解到,在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中“栽跟头”的商业银行并不少。近期曝光的湖北一家企业通过伪造7份工程合同和虚增应收账款1.27亿元向湖北银行骗贷4000万元的事情就非常典型。
“银行对于一些关联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在三角债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调查会格外重视,这是风险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前述中信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应收账款要与资金流、货物等等数据一起看,尤其是在使用了大数据技术之后,一部分风险是能够提前剔除的。
“相比应收账款这种债权作为抵押,银行对于有公允价值的实物的抵押更认可一些。”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应收账款做抵押需要银行对企业有更深的认识,介入企业经营,掌握更多企业财务上的实际情况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