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行的数据,今年1月至8月,我国新增委托贷款将近1.65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达14%,这一数字创下今年2月以来的新高。据介绍,所谓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委托贷款的期限,由委托人根据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偿还能力或根据委托贷款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银行作为中介不提供资金,也不承担风险,只是收取一定服务费用。
据了解,委托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传统中间业务,在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办理委托贷款收取的费用并不高,“正常的委托贷款,银行仅作为一个平台,不承担任何风险。我们银行也就每个月收个万分之一的费用,一年也就千分之一点二。”
而“变形版”委托贷款,一般来说,借款企业通常都是银行的客户,这类企业往往由于政策限制、银行信贷规模等因素无法直接获得银行授信,这时银行就找到委托企业(出资企业)并向其开具担保函,然后再走流程完成这笔委托贷款。而在整个流程中,委托企业和借款企业甚至有可能“互不相识”,全部都由银行操作完成。
“我们银行管理和审核还是比较严格的,要做小动作比较难。但是前段时间我一个做房地产的朋友缺钱却迟迟贷不到款,我介绍他去一家股份制银行,通过类似的操作获得了资金。”相关人员透露,一般借款企业通过“变形版”委托贷款获得资金的成本比较高,利率大概在10%-12%左右。
“所谓的担保函肯定是见不得光的,是委托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抽屉协议 ,相当于把银行信用加在这笔贷款之上,未来如果发生风险,银行就只能认下了。当然,这种变形版的委托贷款银行收费肯定就比较高了,比如借款企业获得一笔委托贷款的利息12%,银行给委托企业可能8%,剩下的4%就都是银行的了。”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说,如此操作由来已久,只是今年以来较为明显和激进。
业内分析师称,这一切看上去似乎是“一箭三雕”:对于委托企业来说,相当于是买了“企业版”的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借款企业来说,也一解缺钱的“燃眉之急”;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更是“坐享”高额的收益。
一位江浙地区制造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表示,“今年企业的订单量和开工量都在下降,一年辛辛苦苦下来,利润能有个4%、5%就很不错了,这样一算,还不如把闲钱交给银行去操作。”另据一位江浙地区国有大行人士透露,“更有甚者,一些大型企业一边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一边找银行做委托贷款,这种吃差价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只要不发生风险,就可以空手套利。”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饕餮盛宴”似乎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央行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简称《报告》)显示,2013年,上市公司参与委托理财、委托贷款明显增加。据统计,全年上市公司涉及委托理财、委托贷款的公告分别为204件、397件,较上年增长168.4%、42.8%。与此同时,证券公司也与银行合作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将受托资金投资于未贴现票据资产、应收账款收益权、股票收益权等资产收益权,进行委托贷款,或者投资于贷款类信托计划,满足银行表外放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