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林业贴息贷款政策广受林农欢迎?一位乡林业站负责人说,政府给予造林每亩300元的直接补助,看起来很多,用起来远不够,具体到项目成了杯水车薪,远远解决不了前期的巨大投入。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就不一样了,可以“一分钱变成五分钱”来用,让林农拥有的林业资源变成发展的活资本,破解了林业融资难题,而且小额贷款贴息,降低了林农贷款成本,解决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短期资金不足问题,惠及千家万户,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
宁国市林业服务中心主任戴胜利介绍,去年实施林业贴息贷款项目8个,总投资将近2亿元,其中贴息贷款超过一半,新增造林项目培育改造及新建基地林4.84万亩,带动1.77万户林农增收6476万元。此外林业小额贴息贷款5317万元,274户林农新造竹林、山核桃等林基地4700亩,带动近2330个农户增收1480多万元。该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增加到54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8%。
据了解,安徽省各地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不断探索以林权为纽带,以政策引导,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林业,构建现代林业体系。林业部门主动联合金融机构,积极为持有《林权证》并从事林业种植、加工和经营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支持。
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林业
“我们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的支持。 ”安徽恩龙林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谢恩回顾创业历程,感慨地告诉记者,最初依靠3万元林业贴息贷款项目,从育苗做起,建设千亩银杏园,开发“世界木屋村”,现在的万亩景观树种园建设,带动5818多户农户户均增收11826元以上。李谢恩说:“要没有林业贴息贷款政策的"撬动",不可能成为今天集林木种苗、园林工程、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的林农在向金融机构办理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时受阻,贴息贷款的利好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必须跨越风险无保障、抵押物处置难这两道坎,调动县域金融机构开展此项业务的积极性。”宣城市副市长齐新介绍说:我们通过积极开展森林保险(放心保)试点,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建设林木收储平台,强化林业融资服务;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林业。
据统计,安徽省林业贴息贷款2010年11亿多元,2011年15.6亿元,2012年22亿多元,三年跨上三个台阶。在中央和省财政的贴息资金9459万元的牵引下,去年我省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共投入资金46.5亿元,其中“撬动”金融资本投入22.7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建设23.8亿元。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累计营造速生丰产林28.46万亩,抚育64.88万亩次;营造、改造经济林45.19万亩。促进林业总产值达1599亿元,带动农户13.98万户从贷款项目实施中直接增加收入4.07亿元,户均增收超过2900元。
这些数据表明,生态资源增长加快、林业实力不断增强、林农稳步增收致富,与我省推进林业贴息贷款政策息息相关,其明确的政策导向,有力地支持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效地推动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更以其“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为绿色增长提供“源头活水”
“林业贴息贷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流向哪里就会带来更多资源的汇聚。 ”省林业厅负责同志介绍,我省紧紧围绕林业“双增”目标,把贴息贷款用在刀刃上,使“绿色增长”更有质量,更有竞争力。
去年10月出台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加大了林业贷款贴息比例,在贷款期内,省财政以转移支付方式对造林项目贷款每年给予2%的贴息,对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小额贷款给予3%的贴息。同时,以三大项目为扶持重点,着力推动以油茶、山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项目,以毛竹、杉木、杨树、松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以提高林地产出率为目的的林下经济项目以及县域经济中主导产业的木竹及林副产品加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