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及了个税改革方向。他表示, “下一步改革个税的方向是由目前的分类税制转向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在对部分所得项目实行综合计税的同时,会将纳税人家庭负担,如赡养人口、按揭贷款等情况计入抵扣因素,更体现税收公平。”
住房按揭贷款纳入个税抵扣,是要鼓励我们买房吗?有税务专家否定了这样的想法:“实际操作起来估计会限定一个很小的人群,不会像大家想象的、什么按揭或者什么人的按揭都可以税前抵扣。”
“把按揭贷款等情况计入个税抵扣因素,并不表明你买车、买房、买手机等等的按揭贷款或者是利息都能税前抵扣,具体操作时,肯定会设定一个范围。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进行二次分配的最主要税种,优惠肯定会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肯定是要‘劫富济贫’。”
只是多年来,有不少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纷纷呼吁,把赡养人口、单亲家庭等情况计入个税抵扣因素;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也一直提个税改革目标是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但并没有多少实际行动。目前,我国仍是实行分类、分项目征收,比如分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11项,各项所得不仅税率不同,抵扣标准也不同。个税扣除标准一刀切,既没有综合考虑各个家庭的税负,也没有考虑各地区的物价和经济发展水平。比如,两家同样是三口人,一家只有一个人有收入,另一家三个人都有收入,但大家的扣除标准都是3500元,明显是不公平的。如果综合一个家庭的所有收入,再考虑各个家庭的生活成本等差异化因素确定税前抵扣标准,确实能更体现公平。
是创新还是仿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老百姓有益
住房按揭贷款纳入个税抵扣,这是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财税改革信号。但究竟是依照按揭贷款利息抵扣,还是本利都包括,财长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也为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猜测空间。但是参照其他国家先例,我们大抵推测是指个人购买自住需求住房时所负担利息可以进行个人所得税抵扣。
其实,将贷款纳入个税抵扣源自美国。美国对利用抵押贷款购买、建造和大修自己房屋的业主,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减免抵押贷款的利息支出;对各州发行的支持居民购房的抵押债券不征收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使得这些债券可以较低的成本发行。
减税或者降低税负,都是为了解放个人的消费力。针对按揭贷款者的减税,其实是着眼于中等收入群体。这个群体是典型的夹心层,既不能染指各种保障性住房,也企及不了各种豪宅别墅,只有老老实实地通过按揭贷款来购买商品房。这就使得,尽管这个群体收入可能看上去还挺美,但真正的可支配收入可能寥寥。按揭贷款者的收入首先要固定支付房贷,这在他们的收支表上可以说是最大的一笔支出,大大压缩了其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如果能对其适当进行个税抵免,可以让按揭贷款者扩张自己的生活消费能力,比如购车、教育、旅游以及娱乐生活。
事实上,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力是最应该被政策撬动的,因为他们有条件实现自己的需求。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早已递减,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限,因此消费需求也是有限的。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以消费驱动为取向的经济转型,是互为因果的,是一个核桃的两个半边。
同样,中等收入群体中的年轻人占据了这个群体的很大一部分,而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总是旺盛的,他们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用来消费的乘数效应相应也最大。稍早前,哇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坦言,拉动我的内需比较麻烦,他说现在年轻人被一套房子压得透不过气,呼吁政府要多考虑年轻人。
有针对性的减税,势必会产生公平与否的问题,这个是无法回避的。但减税是为了刺激经济,期望产生更大的政策杠杆效应。我们不能说给小微企业减税,就说因为没有给大中企业减税而指责政策的公平性。
住房按揭贷款纳入个税抵扣,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轮廓,现在只能是盲人摸象。综合各方面的报道,财税体制改革在于11月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有所突破。届时,住房按揭贷款纳入个税抵扣的细节或许会浮出水面。我们期待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