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在不需要贷款时,几乎从来不关注贷款常识,无论是有哪些贷款产品,还是如何才能贷款。往往是突然急用钱了,才匆忙关注。但往往越是大额、急迫的贷款需求,越是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提前准备。
毕竟,货币通胀是常态,低利率的贷款,在高通胀下,从长期看,几乎就是白借给你的。十年前贷款30万买房,也许当时压力不小,可到今天,还款压力还算个事嘛?
目前,大家对于各种投资,都有产品的概念,但对于贷款,往往认为就是借钱而已,而没有用产品的角度去看贷款。
实际上,各金融机构的每一款贷款产品,都有专业的设计,从进件要求(什么样的人能借钱)、授信审批(能不能借,能借多少)、借款期限(几个月还是几年)、借款利率(标准、上浮、折扣)、还款方式等等,都有非常细致的要求。
当你从产品角度去看贷款,而非借钱角度,会有不一样的视角。
所有贷款产品设计的核心,是“收益覆盖风险”,即吸收更多的优质借款人,提高劣质借款人的违约成本,贷款利息收入>资金成本+机构运营成本+坏账损失总额。
理解到这个境界,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合理利用规则,获得利率最低的借款。只有了解贷款,才能有可能让我们的借款成本最低。
那么对于还款方式我们要重点来了解下:
“等额本息”、“等额本金”、“利随本清”、“先息后本”
“等额本息”、“等额本金”、“利随本清”、“先息后本”四种常见的还款方式,到底有什么区别?
脑子里想想想,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测算下。
假设贷款利率5.55%,贷款周期12个月,贷款金额10万,我们先看下“实际利率”:
这时我们发现,“等额本息”、“等额本金”、“利随本清”的实际利率依然是5.55%,而“先息后本”(本篇采用砍头息计算),则实际利率明显高了点。毕竟先付出了利息,实际借贷的本金少了,利率自然高了点。
那前三者利率一致,实际支出的利息一样吗?
答案是并不是,是不是觉得开始有意思了?
“等额本息”、“等额本金”、“利随本清”,虽然利率一致,居然实际产生的利息居然不一样,“等额本金”实际利息最少,“等额本息”利息其次,“利随本金”和“先息后本”利息最多。那是不是以后借钱都应该选择利息最少的“等额本金”?
先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借钱?真是因为穷?并不是。是因为你相信借钱购买的东西,未来会涨价!再土豪的主,也不会借钱去买未来肯定要跌的玩意。所以,我们再加上一个维度——“投资收益”。假设每个月还贷后,剩余的本金,投资于一个年化12%的产品(这个数字仅为了计算便捷考虑,当然一线城市房价是达到的),我们算下投资收益情况。
这张图才是每个借钱的人应该重视的,“利随本清”,因为本金占用时间最长,所以投资收益最高,而“先息后本”其次,看上去利息最少的“等额本金”反而是投资收益最少的。
这幅图大家看了,就应该明白,建议大家,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房贷尽量使用“等额本息”,而且不大建议提前还款,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有个咨询买二套房的贷款选择:一是首套房提前还款,二套房利率基准利率,但要倒贴部分本金;二是首套房不提前还贷,二套房利率上浮10%。应该怎么选。
把几种还款方式下的各种现金流一一测算,发现客人只要保证,倒贴的资金,在未来20年,获得年化2.5%的投资收益,就可以打平利率提高部分和多贷款的部分。
实际上,过去十年的CPI按照你懂的公布的权威数据,是2.1%。也就是说,不提前还款,节省的本金,哪怕什么都不投资,光未来二十年的通胀,就会比提前还款划算。当把这些告诉客人,客人也非常确定的选择了不提前还款,哪怕利率提高10%。而且即使未来加息,留了充足的冲击空间。
对于贷款特别提下,高度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
1、如央行征信报告,信用卡千万别逾期,房贷切记按时还,房贷逾期的后果比信用卡更严重。
2、银行流水记录完美,这个大家都懂的,收入尽量少用现金(税的事另说),不然你收入再高,银行卡流水低,拿不到高额度。
3、别做黑户,也别做白户。所谓黑户就是信用记录x$^%&一样,白户则是完全没信用记录。这类客户往往额度上不去,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新基金经理因为没历史业绩,所以首只基金往往没人买。
4、房、车这些不动产该有还是要有,能增加你的信用。出国腐败,能刷卡就刷卡,高档生活都在美化你的记录。当然,水电气、物业费这些各城市有可能上信用记录的,老老实实按时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