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有关楼市的两则消息就炸了开来,一是央行“加息”;二是燕郊房产大产权变小产权,乍一听还以为楼市出大事了,但小编仔细研究则发现,一些事情并不像新闻说的如此可怕,也有的事情则让新闻标题“张冠李戴”了。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不管是谣言也好,新闻也罢,任何表现形式的恐慌性扩散,都是社会公众主流心里活动和认知的映射,而正是由于这种映射关系的存在,使其相比较于一般信息,更易于传播。
当下,部分城市、地区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令社会公众对于房价的情绪和认知极为敏感,甚至可以说是脆弱。出于不同的原因,大部分社会公众对于房价的快速上涨心存恐惧。
首先来说央行“加息”的问题
很多媒体标题上都会对加息二字加上引号,诚然这事一种合理的举措,但也折射出不少媒体与专家唯恐天下不乱的心理!
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央行继春节长假前上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后,节后首个交易日央行再次“出手”上调常备借贷利率(SLF)和逆回购利率。
解释一下,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常备借贷利率(SLF)很类似,只是借贷时间上的区别,但本质上都是让商业银行提交一部分的金融资产作为抵押,并且给这个商业银行的发放贷款。
举个例子,获得MLF这个商业银行可以从央行那里获得一笔借款,期限是3个月,利率是央行规定的利率,获得的这个借款之后,商业银行就有钱了,就可以拿这笔钱去发放贷款了,而且三个月到期之后,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新的利率来获得同样额度的贷款。MLF和SLF的目的就是,刺激商业银行向特定的行业和产业发放贷款。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它是通过借用短期的资金,来发放长期的贷款,也就是所谓的借短放长,短期的资金到期之后,商业银行就得重新的借用资金,所以为了维持一笔期限比较长的贷款,商业银行需要频繁借用短期的资金。
也就是说,在去年楼市火爆的时候,各大商业银行频繁从央行借钱,而央行预见了其中的风险,处于风险的考虑调高了MLF和SLF的利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众多媒体借此,冠以央行“加息”多少显得有些牵强,要知道,央行加息需要结合国内外经济等多方因素综合考量之后才会确定,与上调MLF和SLF不能等同。
央行加息,是直接调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如果你正在还房贷或准备贷款买房,央行加息会直接导致每月房贷的还款增加。而上调MLF和SLF只是增加银行的资金成本,银行会基于自身的考虑,决定要不要增加房贷利率,比如现在北京贷款买房能申请到9折的优惠利率,如果银行考虑到资金成本增加,有可能把利率提高到9.5折甚至基准利率,这样对于想要贷款买房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为未来房贷成本可能增加,但是对于已经在还房贷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再者,虽然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大面积的限购限贷政策,但广大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这样大肆宣扬央行“加息”的消息无疑会加重购房者的心理、经济的双重负担,引发消费者对于中国楼市的判断,甚至有可能对中国未来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然后在说说“河北燕郊大产权变小产权”的事情
燕郊之所以能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无外乎它与北京的关系,聚集了众多的北漂,凝聚了众多人在北京安居乐业的梦想。
但房贷君想说,这则新闻从标题就已经错了,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对于如此有影响力的新闻岂能儿戏?
新闻中提及的“大产权变小产权”简单来说就是,燕郊的业主在办理房屋交易时发现原本应该是70年产权的房屋居然只有40年产权,原因就是开发商将原本是工业用地的地块建设了住宅,而工业用地的产权年限就只有四十年。也就是说新闻要说的就是房屋产权年限的问题
但是!什么叫“小产权”,所谓“小产权”是民间的一种通俗叫法,在我国房地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上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通常所谓的小产权房主要指两类:其一是经过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土地、规划、建设环节审批,建设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城中村改造房;其二是未经过任何国家相关部门和环节审批,建设在租用土地或非法侵占的土地上的房屋。这显然将“小产权”与“房屋年限”两者严重混淆了。
从上述两件事情小编认为,恐慌性情绪,是资产市场的正常表现。但必须警惕的是,如果有人刻意制造、放大并利用这一规律,达到炒作房地产市场热度、降低交易难度、提升成交量,进而获得直接利益的目的,就将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事情!!
尤其是当前中国的楼市具备这种危险游戏的环境与土壤,不管是如今的加息还是之前的假离婚等等,就是有人通过恐慌性信息的传播,不断驱热不同区域、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而达到刺激房地产销售、为提升房地产价格制造基础的目的。于是,吃瓜群众趋之若鹜,不管是离婚,还是抢房,都不亦乐乎。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永远是谬误而不是真理,在推动着民族的进化。融360房贷君真诚的希望不管是购房者、开发商亦或是媒体都应该理性对待,而不是一味通过恐慌性情绪的传递和放大,将房地产完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