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模式直接撼动银行业的基础,另外一些模式则成为了银行可选择的合作途径。
"以脸谱(Facebook)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将影响到将来银行的生存。"在近期深圳举办的2012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CBI)全球高峰论坛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如是说。
马蔚华表示,Facebook的8.4亿实名制客户,形成了巨大的网络社区。在这个社区里,资金供需双方信息充分共享。使用搜索引擎让资金供给和需求进行有序排列,通过云计算和资讯体系的完善,确定风险成交的价格。这一切依托网络便可实现,不需要银行作为中介。
社交网络,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的功能。
"这个将是最严重的挑战。"马蔚华说,"当然这是很理想的事,但是有些事看似很遥远,很快就会发生。"与银行相比,网络借贷平台的成交量也许只是九牛一毛,但无可否认,马蔚华所担忧的未来,也许正在逐渐上演。
顺势而生的挑战者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兴起,不是偶然。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金融体系的不足、满足了多层次的市场需要。
"目前国内沉淀的民间资金根本无法统计,"行业人士黄磊(化名)说,"通过这类平台,至少能让部分民间借贷变得透明公开,监管起来也变得相对容易。"P2P网络借贷平台目前仍处于无序状态,但当中沉淀着大量的数据信息,如果能加以合理筛选和利用,应该可成为监管的有效辅助。
黄磊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P2P网络借贷兼顾银行和民间借贷的双重优势。
甲有10000元出借,乙需要借入10000元,全社会有成千上万的甲和乙。甲这时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把10000元借给乙;二是甲把10000元分成100份,分别借给包括乙在内的100人。
假设所有借款人违约平均概率为2%。那么,选择1甲有两种可能,本金加利息全部收回,概率为98%;另一种可能性是本金和利息全损失,概率为2%。选择2甲则只有一种可能,拿回98%的本金及其利息收益,损失2%的本金。
第一种选择就是传统的民间借贷模式,一旦发生风险,对于出借人来说即会遭受100%的损失。这种情况在民间借贷历史上一直存在,只是在紧缩政策前提下,民间借贷风险发生的概率可能会从2%上升为5%,甚至更高。第二种选择即是现有的P2P模式,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期,这种选择难以实现,但市场避险、资金择优(高回报)的需求导致了银行的诞生。"但现在网络的高效性,使得在这种借贷活动中,银行变得可有可无。"黄磊说。
互联网带来地球村时代,使得资金供需双方信息对接更加及时、简易和直接,银行这个曾经几乎唯一的借贷信息和交易平台,将会逐渐被忽略。信息技术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挑战,是对操作流程和目标实现这两个层面的根本性冲击。
马蔚华表示,面对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商业银行通行的坐吃利差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相当危险的商业模式。"当资金的供需双方可以自由恋爱时,可能就不再需要商业银行这个媒人了。"未形成的博弈"金融脱媒"的冲击虽然让众多银行人已经有危机感,但这个概念离普通借贷者还很遥远,在他们看来,除了信息公开透明、操作简单易行、方式灵活自由外,P2P网络借贷平台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解决他们从银行中无法获得的帮助。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用户基本上是被"银行遗忘的群体"。另外,平台的运作规则,也迫使部分用户必须从低额度开始累积信用,从而获得更大的授信借贷额度。
而相对应的,对于借出者来说,网络借贷平台是一个投资市场,这种投资方式周期短,回报快,投入可大可小,收益率尚可。更为重要的是,比起理财产品纷繁的参数和指标来说,这种回归至最朴素的借贷行为,让他们觉得更易于理解和更具可控性。
"单从成交量而言,P2P网络借贷平台对银行产生的影响,目前还不明显。"杭州本土银行小企业信贷部一位负责人说,"这部分资金毕竟原来就是游走在银行业务之外的。"他表示,目前仍未有一个权威的官方统计数据,能证明网络借贷从银行分走了多大的蛋糕。
"但无可否认,这势必会给业界带来影响。特别是未来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这时供需双方行为趋向成熟,监管政策也支持的话,网贷综合成本降至比银行更低水平也并非不可能。"上述人士说,"而目前可见的影响是,中小微客户将会被分流一部分。还有银行理财业务受冲击会较大。" 网贷平台红岭创投CEO周世平则认为,网贷平台公司偏向于从事贷款额为300万以下的微型企业或个人交易业务,而银行业务则倾向于发展500万以上的小企业贷款,两者的目标客户群有别,构成的直接竞争不大。
另外这位银行人士担心的是,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在80后、90后这一代人观念中,也许会受到颠覆。他表示,网贷模式给业界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如何利用网络手段,促进银行服务和业务的升级转型,将是重中之重。
银行的转变与应对令人玩味的是,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银行仿佛迎来了一个拐点。
银监会近日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称,上半年,银行净息差为2.7%,环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而且,在降息和重定价的影响下,下半年净息差将稳步回落。
这也使得银行不得不考虑向中小企业放贷。随着大企业融资方式的多样化,银行已经不是其唯一选择。而缺乏融资渠道而又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将会成为银行业未来的客户的主体构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兴起,昭示社交网络以其社会化的特性,对借贷双方平衡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起到了极具竞争力的作用。虽然与银行之间直接对垒的局面还没形成,但各大商业银行已经在积极做出应对,除了将中小微企业提到战略发展层面外,银行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络贷款平台。
交通银行推出"E贷在线",宁波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搭建了网络社区平台"E家人",平安银行则针对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网上约贷款业务,这类平台与P2P网络借贷相似之处是,均是借助了网络作为了贷款服务实现手段,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挑选合适的贷款产品、查询审批进度和结果等。
近日,北京银行宣布其中关村分行将与全球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中小微企业网络贷款模式,中小微企业向北京银行申请贷款均可以通过此平台走完全部流程。杭州银行则与数银在线联手建立网络信贷中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绿色通道和24小时不间断贷款服务。建设银行、泰隆银行等也都与第三方服务商进行过合作,推出专门的网络贷款服务。
被动的弱势合作纵然双方"情投意合",面对的政策风险程度也较低,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障碍。据了解,虽然各方都看好这类平台的理念和模式,但基本都保持观望状态。在与银行合作过程中,平台处于弱势地位。
早在2008年,阿里巴巴曾与建设银行合作推出"e贷通"系列产品,旨在整合双方资源开拓网商信贷业务。但是,双方合作的美好愿景在一年之后即无果而终。阿里巴巴内部人士称,与建行的合作之所以不欢而散,其根源在于双方信贷理念上的巨大差异。
"我们推荐的100家企业中,建行审下来,可能要刷掉97家,最终只有2家-3家获得贷款。这样一来,我们觉得效率不够,对客户的体验不好。"该人士说。
此番折戟之后,阿里巴巴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即与复星集团、银泰集团、万向集团等联合发起阿里小贷公司,开始自建团队投入小微信贷业务中去。
据了解,相似的情况,目前竟在中介平台与银行重演,并且成为了双方合作的瓶颈。
有合作银行指出,他们关心的,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平台是否能吸引足够的客户,二是平台前期审核是否能做好。
银行显然希望平台能够成为一个信息汇集之地,为他们提供大量的优质的客户,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节省时间和精力的作用。如果平台提供的客户都不合格,甚至还有弄虚作假的成分,给银行带来了额外的风险,那么银行最终也会选择退出。
"目前推送给银行的客户,因为资质太差,被刷下来的很多。"一位网贷平台员工不无遗憾地说。
业务开展的举步维艰,无疑也打击了银行的信心,甚至可能影响其对第三方平台的看法。
如果不能"搞定"银行这个最重要的合作方,那么中介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路又在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