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点题】
罗清泉:浏阳市镇头镇跃龙村村民
1995 年的时候,我是村里的一名特困户,除了一栋破旧的祖屋,再没值钱家当。我想养殖20头猪改变生活,但东拼西凑都凑不到买猪仔的钱。无奈之下我向银行借钱,但银行不同意,说没有抵押不能放贷。农房、土地是我们农民最值钱的资产,我当时就想,如果能用这些抵押贷款,获得资金支持,该有多好啊!
【改革攻坚】
6月16日,浏阳市金仁林业集团创办人江秋文拿着林权证,在长沙银行抵押7.5万亩林权,贷款9000万元。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活树变活钱,叶子变票子,林权抵押贷款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
近年来,浏阳市积极推进农房、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大量符合条件的“死资产”,通过抵押融资,变成“活资本”,助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
有证作抵押,农民贷款不再难
“以前农民贷款难,很大原因是因为抵押担保难。”浏阳市委办副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张之俭说,以农房为例,由于建在农村集体土地上没有私属产权,就没有房产证,因而不得抵押。农户贷款难成为了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脱贫的最大瓶颈。
上世纪90年代,作为浏阳主导产业,花炮产业步入第一轮调整期,行业整合、产业转型催生了大量外部融资需求。然而花炮企业的厂房、仓库大多建在荒山野岭,没有产权证,缺乏有效抵押担保,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要为产业发展解困,必须为自己“松绑”。1995年,浏阳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房抵押贷款改革,解决农民无“证”可押的尴尬。“浏阳在各乡镇成立房管所,农民只要向当地房管所提出申请,并上报相关资料,工作人员便上户测量审核,符合政策要求的15个工作日便可拿到农房产权证。”张之俭介绍。
以农房产权证改革破题,随后,浏阳又进行了林权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改革,农民手中“沉睡”的“三权”资产相继走进抵押市场。截至目前,浏阳已发放农房产权证近5万本,发放林权证22万余张。今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改革也将在浏阳全面推开,预计年底农民的土地就能得到身份认证。
“沉睡资产”被激活,
农民“钱袋子”鼓了
“农民有了产权证,便可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浏阳农商行监事长刘毅敏介绍,以农房抵押贷款来说,贷款额度一般为房屋估值的50%-70%,期限为一年,借款户在授信金额内,实行随到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
“200平方米的农村自住房,估值一般在15万至20万元,贷款额度可达10万元以上。” 刘毅敏说,在浏阳,2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房屋很普遍,这就大大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6 月17日,浏阳沔江葡萄基地,一串串葡萄即将成熟,主人晏资坤正在忙碌着。“2014年,我投资60万建了2个葡萄基地,眼看葡萄长势喜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哪想到,由于当时没有多余的钱搭钢架大棚,连续几场大雨下来,差点让我颗粒无收!” 晏资坤回忆说,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抱着试试的心态,拿乡下的老房子跑到浏阳农商行进行抵押。“没想到获得了30万元的贷款,我马上用这个钱搭了棚子,让两个葡萄基地从此风雨无忧。”
如今,晏资坤的葡萄产业越做越大,基地里,不仅有葡萄,还有茄子、辣椒、火龙果、杨梅等蔬菜水果。“每天都有游客来,去年实现收入110多万元哩。” 晏资坤开心地说。
花炮是浏阳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贡献度最大的促农增收产业,在烟花产业从业人员中,99%是农户,因而花炮产业是农房抵押贷款的最大受益者。
“2006年企业起步之初,我用厂房和仓库抵押贷款1500万,这几年,企业已经由一个小烟花厂变成了销售近8亿元的大公司!” 浏阳颐和隆烟花集团董事长黄光明激动地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浏阳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达300余亿元,撬动至少1500亿元的农村产业发展。
强化源头防控,创建优良金融生态
针对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难题,浏阳在农村推行“信用乡镇”、“信用村(社区)”、“信用屋场”和“信用农户”星级评比,并将之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工作,“信用村、社区”低于50%的乡镇将扣年终绩效考核分。
“星级越高,贷款利率就越优惠。”浏阳市政府办副主任、金融办主任李峰介绍,信用等级直接影响该区域内每个村民的贷款利率、信贷额度以及申贷手续办理的难易程度,村民个人的诚信表现也关系整个屋场、镇村的信用等级和村民利益。个人诚信问题不再是私事,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现在,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观念深植人心。”李峰介绍,优良的金融创安体系和金融生态,使浏阳“三权”抵押贷款发展迅速,参与银行由当初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10多家。浏阳“三权”抵押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42%左右,浏阳也成为了全省首个“金融安全区”。
【改革心声】
李峰:浏阳市政府办副主任、金融办主任
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改革创新,对于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经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改革过程中,政府要注意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增强农村社会信用意识;金融机构要敢于担当,突出主体地位,创新“接地气”。只有形成政府主导、银行参与、民众支持的新格局,才能保证这项改革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