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受信贷收紧、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等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加大。为了解常德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近期,笔者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11家金融机构、16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湖南省常德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得到明显改善,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客观存在。
中小企业凸显融资难
由于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受成本上升、出口下降的两头挤压,资金需求量明显上升,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显。受调查的16家小型企业中,13家企业今年向银行申请过贷款,占比高达81.3%,由此可见,小型企业的贷款需求日趋旺盛。从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来看,3家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非常紧张”,占18.8%,9家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比较紧张”,占56.3%,而没有一家企业流动资金是“比较宽松”的;当被问及“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企业流动资金状况”时,10家企业选择了“更紧张”,占62.5%,比选择“差不多”、“更宽裕”占比分别高出31.2和56.3个百分点。
从实际发放情况看, 2012年二季度,全市共有315家小型企业向4家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申请金额27.9亿元,同比增加9.6亿元;4家银行实际为289家小型企业发放贷款23.9亿元,贷款满足率达85.7%。虽然申贷满足率较高,但贷款覆盖面仍然偏低,从常德市的情况看,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不到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30%。
中小企业为何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带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
原因之一:中小企业自身资质不足是主因
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微小企业生存空间日渐狭小,中小微企生存难是经济规律作用下的自然现象。据统计,中小企业每年淘汰率在20%左右,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至5年。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型企业,有着天然的劣势,其自身大多不具备银行贷款的条件。一是中小企业普遍自有资金不足,隐性负债严重,偿债能力弱。二是部分中小企业资信度低、财务行为不规范,金融机构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很难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三是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缺少有效的抵、质押资产,保全措施难以落实。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规模小,管理和技术落后,生产能力弱,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五是缺少懂得金融的相关人才,难以与金融机构进行信息沟通。
原因之二:信息不对称是关键
由于中小微企规模有限,缺乏足够的人力和专业储备以开拓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在社会化分工日趋明细和专业化的时代,中小企业面对市场上数量众多、专业运作、要求手续严格的信贷机构而感到无所适从,往往求贷无门,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信贷机构面对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群体,如何有效甄别可支持的企业并给予业务合作?在不特定的境况下,资金供求双方难以有效沟通,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瓶颈。
原因之三:中小企业融资配套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是瓶颈
一是融资服务机构不健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在外省遍地开花,而全市仅有石门沪农商村镇银行,澧县和临澧沪农商村镇银行七月上旬才开业,小额贷款公司也只有4家。
二是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全市还只有4家市级担保公司,而注册资金和规模较大且得到金融机构认可的仅有财鑫担保公司一家,县域担保体系建设进展更加缓慢,其他担保公司仅在民间借贷中发挥了相应作用。并且,担保费用和门槛偏高,担保公司又要求申请贷款的对象提供反担保,多数中小企业不符合担保申请条件。
三是抵押类贷款程序多,手续复杂。目前,要办理抵押类贷款,需要经过房产、土地、公证、保险、工商等多个部门评估登记,平均周期要达10天以上,且各个环节均收取一定费用,在延误贷款时效的同时,也增加了贷款成本。调查的16家企业中有3家未向银行申请贷款,主要原因均为“中介评估费用较高”。
四是金融法制不健全,信用观念淡薄。一些中小企业将贷款资金作为自有资金使用、短贷长用、挪作他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剧了银行贷款风险,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大企业,加之法制不健全,银行债权维护难,这给银行信贷资金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中小企业、政府和银行部门共同努力。
中小企业需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开展产品和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与沟通,以营销产品的态度向金融机构展示和推销企业;企业应加强诚信建设,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重合同、守信用,不能弄虚作假、因小失大。
政府部门要通过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行政职能服务来搭建银企合作的平台,提高信贷资金运用质量,以有效的资金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切实维护金融债权、优化金融环境,建立起正向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吸引外部资金的流入;另一方面,规范中介机构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银行一方面应加强对信贷新政策和新产品宣传,让企业了解并选择合适的信贷产品,提出合理的信贷申请;另一方面应加强信贷产品的创新,大力推介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信贷新产品、信用新模式,鼓励企业发展直接融资,推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新型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