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商业银行的财报,投资者总能发现中国经济的一些脉络。譬如,通过看商业银行财报中的分布报告,能够大体知道哪里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哪些地方或者行业的经济正在遭遇衰退等。
道理很简单,中国经济融资的主要渠道不是直接融资,而是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尤其是银行信贷提供了全部社会融资规模的超过八成。
这其中,又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最有代表性。截至2015年末,这四家银行的信贷资产余额超过40万亿。这些信贷资产分布范围广泛,涵盖从交通运输,到房地产,再到制造业、批发零售等在内的各行各业,地域分布也极为广泛。考察他们的财务报表,可以窥见中国经济的全貌。
认真阅读四家银行的财务报告,不难发现,中国的经济不平衡并未减轻。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三大城市带,贡献了境内存款余额的接近6成。显然,富裕阶层更多集中在这些区域。这一比例在2015年小幅降低了0.49个百分点,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出现小幅上升,中部和西部地区存款余额上升的幅度,大体正好是三大城市带存款下降的幅度。虽然这部分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在平衡的努力,然而,富裕阶层更多分布在三大城市带的格局短期难以改变。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影响企业的盈利和现金流,对企业偿债能力是个不小的挑战。银监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目前已经攀升至2015年末1.67%的水平,这一数字还在提高。工、农、中、建四大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截至2015年末的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1.5%、2.39%、1.43%和1.58%。
由于四大行的信贷资产更多投向一些中大型企业,逐步增长的不良贷款比率,一定程度揭示了经济下行的压力正在向纵深蔓延,即使中大型企业也难以幸免。
从行业分布来看,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成为违约风险高发地带。这两大行业分别位居四大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农业银行在批发零售业务上的不良贷款比率甚至达到了12.31%。最低的中国银行这一数据也高达4.14%。而四大商业银行在批发零售业务上的信贷资产余额一直居于各行业前列。
批发零售业务不良贷款比率上升,反映当前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疲软背景下,以钢贸、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为主的企业受到冲击。从2014年以来,就不断有包括上海钢贸、闽商在内的钢铁贸易商跑路事件,涉及信贷金额超过千亿。严格来说,这些钢铁贸易商的资金断裂,不仅仅来自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贸易的疲弱,更深刻反映了过去依赖投资和房地产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被认为经济效益不好,且去年出现严重亏损的钢铁行业,不良贷款比率处于低位运行。以披露了具体数据的工商银行为例,钢铁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92%。来自财政的巨额补贴可以很好地为此提供解释。以凌钢股份为例,2015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为5.6亿元,当年该公司收到来自财政的补贴金额为8.05亿元。
从地域分布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依然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比较而言,这三个区域的不良贷款率要明显高于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以建设银行为例,建设银行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1%和1.36%,然而,该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不良贷款率达到2.5%和2.11%。不过,随着经济增速下行的影响向中西部地区延伸,中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比率也在呈上升态势。
仍然有疑点和例外。东北区域的不良贷款比率处于地区相对低位,这与当前东北区域的经济走势看起来并不是很匹配。如工商银行在东北地区的信贷资产,不良贷款比率仅为1.27%,显著低于长三角地区的1.72%。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贷款也呈现这样的特点。
总体上,从四大行报告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带依然是当前中国经济最为富裕的区域,相比其他地区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信贷和金融支持。当然,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也是当前最先受到冲击的区域。但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蔓延,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信贷资产也开始感受到这种压力。行业上来看,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最急需经济回暖予以必要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