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企业融资难、民间拆借市场异常火爆成为常态,民间借贷纠纷逐渐增多,由此,引发的矛盾也更加激烈,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当前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
民间借贷纠纷中隐藏大量非法行为。高利贷现象普遍,如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预先将利息在交付款中扣除、约定高额罚息等;部分借贷纠纷背后隐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诈骗的风险,还有部分放贷人暴力追债从而引发非法拘禁、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故意伤害等多种刑事纠纷。
民间借贷行为不规范,案件处理难度不断增大。当事人双方缺乏法律意识,仅有口头约定没有形成规范的借款合同,或者现金直接给付,难以提供给付凭证,有的即使存在借条,但格式不规范、内容存歧义、利率约定不明、不约定还款时间、币种不明确等,这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法院审理时认定案件事实存在极大困难。
民间借贷资金安全难以保证,债务人出逃现象严重,引发连锁纠纷。贷款人多为分散的民间力量,没有能力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如果借款人恶意诈骗,贷款人则难以知晓,资金安全难以保障。相关债权人发现自身权益受损,债权得不到保障,极易发生企业员工围堵政府、堵塞交通等群体上访及哄抢企业财产事件,影响当地社会稳定。
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的建议
加快推动立法完善,引导民间借贷行为规范化。我国对民间借贷行为的法律规定分散,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相关配套规定如征信机制等也不健全,导致实践中对民间借贷行为难以管理。因此,应加快推进立法完善,使民间借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权可维。
规范融资新渠道,从源头强化治理。民间借贷的存在和火爆,主要是因为居民个人存款数额增多、正规金融资源不足、投资者盈利思想驱动和借贷手续方便、到位及时等诸多因素的作用,要源头治理民间借贷,需要相关部门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针对中小企业和“三农”资金困难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有效抑制恶性高利贷。
加大惩处力度,从重从快打击金融违法行为。对民间借贷中涉黑犯罪问题,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要共同加强对高利贷及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研究,在犯罪认定方面形成统一意见,指导办案实践,及时有力地打击金融犯罪。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营造民间借贷良好运营环境。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结合具体案例,开展集中化专题宣传,提示民众注意借贷风险,同时增强证据意识,便于维护自身权益。对企业和个人严重的失信行为,将其列入黑名单,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以此维护民间借贷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