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机构今年一月过半新增贷款为票据
狂飙的信贷数据并不能掩盖一线的结构性失衡。上证报记者采访获得的多个一线信息显示,在1月的信贷狂飙中,境况好坏差异性明显,比如平台与国企普遍感觉融资环境不错,其他企业并未觉得境遇有改善,个别机构信贷投放过半为票据,有些区域信贷增长乏力。
今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出人意料的狂飙至2.51万亿,几乎相当于往年一个季度的总和。“早投放、早收益”以及在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下,部分企业增加人民币贷款置换美元贷款等多方面原因的综合效应被用来解释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
类似的盛况还要追溯到2009年。2009年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投放创新高至1.62万亿,2月维持1.07万亿高位,3月再创新高至1.89万亿,分别较2008年同期增长101.59%、339.61%、566.90%。不过,彼时发生的一切还有清晰的对应,因为2008年起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政府出台4万亿刺激政策,银行信贷大部分都投向了基建。不过在随后的年份,这一年初信贷狂飙的态势并未延续,并在随后的几年开启了反思,以至于地方融资平台一度成为潜在问题贷款的代名词。
时移世易,轮回依旧。当前银行的态度显然又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趋向一致的信息是,1月狂飙的信贷数据背后,受益的主要群体仍然是地方融资平台和国企,且这一转变早在去年已有显现。
一西部物流园区财务负责人说,去年一年为所在单位融资近100亿。该人士觉得现在政府平台、国企融资环境都比较好,但很多民营企业、房地产公司都很煎熬,有很多坏账。
另一中部省份地方融资平台负责人也说,虽然并没有在1月的信贷狂飙中分得一杯羹,但感觉银行的态度好了很多,原因是银行的钱没处去,不过他并不希望有这样的好日子,同时透露出的信息是,地方企业并不景气。
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担保公司感受则完全不同。一沿海省份担保公司负责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现依然很煎熬,因为不断爆发不良,且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在1月信贷狂飙的过程中,该人士也并未觉得企业融资环境有太多改善,公司担保的项目投放贷款不过一个多亿,规模一般。在当地,其所经营的担保公司位居行业前列。
结构性的失衡并不仅仅体现在融资主体类别上,亦包括区域差异。来自陕西一位银行业人士的信息,1月陕西并未增加多少贷款,与全国形势相反,该人士认为是该省能源经济结构带来的结果,2月增长亦将平稳。
机构间的失衡也颇为明显。一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分行负责人告诉上证报记者,其所在行1月信贷增量主要来自票据,占比甚至超过50%,达到500多亿,而其所在分行1月并未有多少信贷增量,重要原因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据其称,该行并未在地方融资平台上有多少信贷资金投入。
关于2月信贷投放态势,颇多分析认为有可能还将延续1月的局面,也有认为将大幅回落。上证报记者了解的一个信息是,不同于2009年,当下各地储备项目并不太充裕,上述中部省份地方融资平台负责人说,和其他平台交流获得的信息是,到去年底大多都没有了储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