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公布了2016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创下单月纪录新高。由于这一数字超出市场预期及历史同期均值水平,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于是,“信贷天量”“人民币大贬值”“大放水卷土重来”“4万亿已是浮云”之类的标题,开始出现在自媒体圈,尤其是一些与房地产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中,“房价还要蹿一蹿”“水首先流到京沪的售楼处”等说法非常有煽动性。
2.51万亿元真那么可怕吗?此次信贷激增是国家要放松货币政策的节奏吗?一线城市的房价会因此刹不住车吗?
正确解读2.51万亿元,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1月份新增贷款规模会显著放量。最重要的莫过于季节性因素,每年一季度特别是1月份,都是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高峰期,由于贷款规模受资本充足率、合意贷款等多重限制,早投放早受益成为商业银行提高收益的普遍选择。从往年的数据来看,1月份往往会达到峰值。
而当季节性因素叠加各类项目集中投放,信贷井喷的规模,也就进一步放大了。今年的数据显示,银行倾向于在年初投放按揭贷款,1月新增中长期居民贷款4783亿元。当然,房贷的高位运行,确实与楼市去库存背景下,政府对居民买房的支持力度加大有关。企业大量储备项目同样在年初投放,我们看到,1月新增企业贷款1.94万亿元,考虑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更多企业的融资需求爆发。
另一重以往没有的影响是,今年1月,部分企业将美元债务转换为人民币贷款以收缩外汇风险敞口,应对贬值预期。数据显示,1月外币贷款同比少增374亿美元。结合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趋稳,不难判断,今后一段时间这些需求将逐渐减弱,促使信贷数据飙升的这些“干扰因素”估计也会自然缩水。
可见,1月份超常规的信贷投放不会也不可能持续。监管层也一再强调,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信今年我国新增信贷规模增速仍将保持合理水平。从“2.51万亿元”推导出央行将开始新一轮超宽松货币政策,显然站不住脚。因此,大可不必忧心这“2.51万亿元”,更不要被朋友圈那些“标题党”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