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金融风暴潮背后是民企的成长烦恼
有民间资本“晴雨表”之称的温州,正经历一场罕见的民间金融“风暴潮”。在“满城食利”背景之下,在接二连三曝出企业主“落跑”的乱局下,在众人猜测民间高息借贷会否“崩盘”的疑惑下,温州有关部门应对民间金融问题的“组合拳”,终于在关键时刻密集出手。(9月28日《钱江晚报》)
企业主“落荒而逃”,展现在公众眼前的是民间借贷市场混乱,民间金融发展滞后的景象。鉴于目前的景象,温州市政府打出所谓的“组合拳”,借此希望稳定民间金融秩序,保护企业主的利益,打击那些暴力讨债者。
且看所谓的“组合拳”。温州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联合发布一则通告,要求严厉打击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和金融秩序稳定。同时,温州银监分局和温州市金融办一起,召集包括四大银行在内的全市各家银行主要负责人开会,希望各家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最后,成立“规范民间金融秩序”的领导小组将着重协调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仅号召银行继续保持信贷投放,而且要尽量降低企业的贷款利率和借贷成本。”
从企业主角度考虑,这套“组合拳”确实能给他们带来一点期盼,起码也向他们传递出政府扶持企业的决心。但实际效果肯定会不如意。因为在市场经济下,不只企业在追逐利润,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之一,也得为利润考虑。温州的官员承认,“近期由于受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困难加大,个别企业因盲目扩张规模、借贷高利资金等原因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的现象”。既然出现资金断裂为何不向银行借贷,而要铤而走险?根本原因就在于民间金融市场不开放,而银行却又不愿借款所致。
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借贷,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随着温州一些企业坏账增加,银行更不可能拿钱去贴补这些亏损。因而政府照会银行根本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错误在于,温州政府保护那些“落跑”者的利益,打压民间放贷人的利益。借债还钱,天经地义,凭什么保护欠款人的利益而置债权人的利益于不顾?诚然,债权人讨债方式过于极端,但问题的根本在于没有法律制度的保护,没有开放的民间金融市场,债权人只能走极端方式维护自身利益。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这套所谓的“组合拳”带给市场的不是公平正义,展现的却是保护欠债人、侵犯债权人利益的违背市场经济规则的逻辑。无须讳言,长久以来形成的“民间借贷猛于虎”的错误观念,不仅让企业失去了更多融资空间,也让民间资本找不到投资出路,只能去“炒房”、“炒菜”、“炒绿豆”。民间金融不开放,既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巨大障碍,也让高利贷、暴力讨债更加猖獗。很明显,温州企业主“落跑”其实牵涉到债权人利益保护、私营企业资金缺乏、金融市场规范、债务人义务执行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开放民间金融市场。(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