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人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印象,“难”!为什么难?信息不对称使然。
一方面,银行对农户或中小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不够了解,总认为其抗风险能力不强,信用无法保证,因而“慎贷、惜贷、惧贷”。另一方面,农户和中小企业对银行也不了解,不清楚贷款的具体情况。
姜堰农村合作银行推出的“阳光信贷”,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与以往普通贷款相比,“阳光信贷”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贷款全程公开透明,从贷款条件到利率、期限都向社会公示;二是采用授信制发放,不像以往每次贷款均须落实担保、签订合同,而是一次授信后,客户凭银行卡随用随贷,与存款一样方便、快捷。
两年来,“阳光信贷”带动当地1.5万户农户脱贫致富,帮助1800户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范根锁,溱潼镇规模最大的螃蟹养殖经营户,他的“溱湖”簖蟹如今赫赫有名。
“目前,我的养殖面积达到了1500多亩。”范根锁指着浩荡的水面告诉记者,这多亏了“阳光信贷”。“今年上半年,养蟹形势非常好,但我养殖面积只有500多亩,想扩大规模可资金有困难。后来通过‘阳光信贷’,5天内就获得了200万元授信支持,我一下将水域扩大了近3倍。”
提起“阳光信贷”,扬州大学农学院毕业生刘小强,这位回乡创业的小伙子格外动情。
“我专门饲养野鸭、山鸡,在苏锡常等地的高端饭店销量很好。”刘小强介绍说,现在养有15000只野鸭,2000多只山鸡,年销售额达到了400多万。
然而,几个月前,刘小强的养鸭事业却曾差点“瘫痪”。
今年8月份,一场大火将鸭苗连同养殖大棚烧得精光,刘小强损失达10多万。姜堰农村合作银行在第一时间研究决定,将他的授信额度从原先的10万提高到20万,使其养殖项目半个月内重新上马,面临断裂的养殖链又重新接上。
姜堰农村合作银行个人业务部总经理陈坚告诉记者,银行积极放大阳光调查效应,已为辖内2.3万户农户和1600户中小企业建立了经济档案。
“通过建立经济档案,我们与刘小强成了‘熟人’,知道其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他又是大学生创业,所以在关键的时候追加授信额,‘扶’他一把。”陈坚说。
“像我们这种不大的服装企业,其他银行贷款很难的。‘阳光信贷’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呢。”发表感慨的是泰州阳光丽人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松高。
原来,去年上半年公司刚成立时,鲍松高还感觉“不差钱”。但因所产服饰大部分出口,资金回笼速度较慢,经营压力逐渐显现。
“去年7月,我们和香港利丰集团合作,需要大量资金进原材料。‘阳光信贷’及时给了我100万贷款,公司利用这笔钱去浙江买回布生产出服装供给利丰,从而保证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不然合作肯定‘黄’了。”鲍松高说。
事实上,对于中小企业,“阳光信贷”之所以敢贷,是有原因的。据了解,授信前,银行工作人员会详细调查了解中小企业法人代表的品行,调查该企业税款缴纳、应收账款回笼和对外负债等情况。他们还会深入企业车间,听取一线工人或管理人员对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看法,了解原材料出入库、产品销售等情况,以及走访相邻企业或同行,使该企业运行质态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