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放款周期的延长、首套房利率难优惠、再加上连续加息,直接导致了很多买家不得不面对不断增加的月供,而这类“等贷族”大呼“伤不起”。
五一置业提醒之房贷篇
“我是3月份申请的,最近才递到公积金中心审批,我朋友是1月份申请的,也是公积金贷款,现在还没批下来。越想越心烦,干脆不想了。”今年3月在番禺买了房的叶小姐是目前“等贷族”的一员,而几乎所有在今年内买房的买家,如果需要做贷款,则基本被迫加入“等贷族”大军。记者身边也有朋友笑言,除非一定要买房来结婚或养小孩,否则没办法一次性付款的还是别买房了,要不光看着一次次周末的加息通知就等于不停割脉放血。
记者了解到,在央行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被冻结的资金已有3万多亿元,导致原先可能不到1个月内就能获得放款的买家,现在不得不等待3——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放款周期的延长、首套房利率难优惠、再加上连续加息,直接导致了很多买家不得不面对不断增加的月供,而这类被迫等待放款的群体,则被戏称为“等贷族”,网友们大呼“伤不起”。
有银行已停止房贷业务
受贷款额度的影响,目前除四大银行还有可能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外,商业银行及多数外资银行已经不能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而一些商业银行甚至因为房贷额度用完,而停止办理房贷业务。在难以办理贷款业务,甚至是公积金贷款业务的同时,买家还要面对的是贷款基准利率优惠可能取消。不少商业银行都会对客户表示,即便首套房贷可以办理七成按揭,利率都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15%。而对于二套房贷则更为苛刻,利率分分钟上浮20%。可见,现在摆在广大购房者面前的问题是,给得出首付是否还得起月供,搞得定资格是否搞得定贷款。
记者提醒各位买家,在心动到行动签下认购书之前,不应只听销售人员一面之词,特别是什么“三成首付没问题,利率优惠能搞掂”这类承诺更不要轻信,而是应留意媒体对最新房贷消息的报道,并且亲自到各大银行网点了解最新情况,避免出现一时冲动从富翁变“负翁”。
郊区盘被挑剔,变通办法风险大
据了解,除了一些银行在放贷时会挑选优质客户进行放贷,在额度吃紧的情况下,有银行开始对购买增城等郊区盘的客户停止放贷,为的是保证中心城区楼盘的贷款。
看来,尽管目前增城、从化暂不限购,但如果下了定金却贷不了款,买家就不得不面对一次性付款或是退不了定金的尴尬,这也为打算靠贷款到增城、从化等郊区盘抄底的市民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有银行则开始进行变通贷款,实际上相当于让买家“抵旧买新”,将旧房抵押,搞个装修合同就可以获得“个人消费贷款”。也有银行表示,客户可以以房产抵押,通过刷卡来将资金变现。“这两种方法我们都考虑过,但最终还是觉得前者利息太高,后者风险太大,还是慢慢等公积金贷款批下来算了。”叶小姐告诉记者,她目前决定对房贷“不折腾”。
案例一:搞定资格搞不定房贷
梅先生2005年在天河购买了一套房改房,由于该房间采光通风效果较差,梅先生在犹豫近一年后,终于决定购买高层电梯洋房。不过,由于梅先生无力支付六成首付,并且之前的房改房是一次性付款的,因此在买新房前就将天河的房子转卖给了母亲,从而获得首次置业者身份。
不过,今年1月中旬就开始申请贷款的梅先生至今还未获得贷款,以至于在连续加息浪潮中,梅先生“无拉拉”错过了好时光,“买了房后,中间由于销售人员和律师的问题,延迟了递件,造成我们无法及时申请到贷款,结果就是一拖再拖,拖到现在也没批下来,虽然没仔细算账,但估计以后每个月月供至少比今年两次加息前多了好几百元。尽管看起来是小数目,总归还是非常不爽啊。”
案例二:公积金贷款获批至少半年
今年3月份买了新房的小聪是某大型国企员工,在申请贷款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建行办理公积金贷款。然而,从今年3月中下旬开始申请到现在,也才刚递件到公积金中心,“从银行方面反馈来看,按揭最终批下来可能会拖到今年9月份,不知道这几个月内,是否又会加息几次?原先指望用公积金贷款省下的利息,现在估计全得还回去了。”小聪表示,事至如此急也没用,只能趁着不用还月供时多吃点好东西,“等到要还月供时,可能只好清汤寡水了,所以这几个月,我和老婆都打算先对自己的胃好一点!”
案例三:收不了款 房子转卖别家
“就因为贷款问题,等于我之前两个多星期白忙活了,而且还导致我只能将房子贱卖,损失至少10万元。”家住海珠区的甄小姐因为去年购买了珠江新城的一套二手单位,为了提前还贷,降低月供压力,今年2月份决定将海珠的单位先卖掉。“本来已经跟一个买家谈好了价格,2.1万元/m2,他也支付了首期款。但由于之后两个多星期都批不下按揭,导致之后的款项无法到账,我生怕夜长梦多,越拖越烦,还是决定取消合同,将首期款还给买家。”甄小姐在吃了贷款买房的亏后,选择了一位可以一次性付款的买家,“等我重新找买家时,广州已经实施了限购,能买房的人立刻减少,而能一次性付款的则更少,最终我不得不以2万元/m2将房子卖给了同小区的一位邻居,虽然100平方米算下来损失了10万元,但我宁愿立刻将200万元平安入袋,也不想再等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