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我国众多中小微企业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现金流遭遇极大挑战,由此引发“非接触金融”模式迅速发展。疫情笼罩之下,消费金融普遍陷入扩张放缓的局面,但是小微金融在政策指导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之下成为互联网信贷行业一大趋势。
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7000万的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小微企业的各种服务体系,犹如细密而丰富的毛细血管,将资金、政策的红利精准地输送给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进入11月份以来,国务院多次强调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最新政策导向,银行、保险、担保与各地政府部门不断探索着多元合作模式。
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强调有关小微企业贷款与普惠金融的重要任务,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优化再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发放流程和模式,推行线上服务、“不见面”审批等便捷信贷服务。
11月12日,国务院参事、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提出,对于“三农”与小微信贷支持,应加大担保、保险与地方政府等配套支持。此外,监管部门明确普惠金融不等同于慈善金融,更应注重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