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晚间曝光的一条消息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据36氪报道,宜人贷前CEO方以涵在今年7月辞职后,已于近期加入京东数科,担任旗下子公司东家金服CEO一职。
今年7月11日,国内P2P第一股宜人贷公布第一季度财报,同时公布品牌升级、业务整合等一系列动作。
财报中同时披露高管团队大调整:原宜人贷董事会主席唐宁出任宜人金科CEO,原宜人贷CEO方以涵因个人原因辞职。
这一高管变动引发行业震动。方以涵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美国工作十余年,曾担任美国上市公司IAC/Ask.com副总裁,及CUnet市场产品总监。2011年底,方以涵打算回国创业,开始接触一些国内投资人,宜信CEO唐宁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12月,方以涵正式加入宜信。3个月后,方以涵带领一支不到20个人的小团队成功推出P2P平台宜人贷。
宜人贷从无到有,到跻身行业一线,再到国内P2P上市第一股,方以涵功不可没。她的离职令人唏嘘,也被行业认为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而方以涵离开宜人贷、入职另一家高端财富管理公司,又是否代表了业内对于网贷的悲观看法?
业绩持续下滑
自2016年P2P网贷行业正式进入监管时代以来,行业所面临的监管逐步收紧,三降(降余额、降人数、降店面)更是成为行业“紧箍咒”。
监管收紧及行业大环境的恶化,给业内平台带来业绩、业务压力,宜人贷也不例外。
根据宜人贷历年财报,2015年-2017年,宜人贷营收、净利润、撮合贷款额有较大增长,尤其撮合贷款额方面,从2015年的22.29亿元飙升至414.06亿元,2016年、2017年同比增幅均超100%。
(图注:数据均来自宜人贷财报)
但2018年全年宜人贷营收、盈利能力均有所减弱,撮合贷款额也较2017年有接近7%的跌幅。
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1月1日起,宜人贷开始采用新的收入确认准则,将月度服务费在收到后确认,调整为完成合同义务后即可确认。受这一影响,宜人贷2018年第一季度留存盈利的初始余额进行了16.97亿元的调整。若剔除这一影响,2018年总营收将较2017年下滑近20%。
仅就2018年财务数据而言,宜人贷2018年第一到第四季度,净利润连续四季度同比下滑,同比降幅在20%-50%之间。在去年第三、四季度,其营收也出现25%以上的同比下滑。
(图注:数据均来自宜人贷财报)
对于营收、净利润的下滑,宜人贷在多份财报中给出的原因是:“贷款发放量下降”。从数据来看,2018年第三、四季度撮合贷款额有较大下降,同比下滑40%左右,其中,第三季度撮合贷款额较第二季度已近腰斩,从第二季度的117.36亿元降至65.46亿元。
根据财报,宜人贷收入主要来源于贷款便利服务费(Loan facilitation services)、贷后服务费(Post-origination services)、账户管理服务费(Account management services)三部分。
其中贷款便利服务费是收入核心,按照2018年财报,宜人贷的贷款便利服务费占总营收的60.72%。
宜人贷2018年撮合贷款量的减少,也导致贷款便利服务费收入下滑。财报显示,2018年贷款便利服务费收入为34.13亿元,较上年的52.27亿元减少34.7%。
这也意味着,撮合贷款规模的大小决定着平台的收入能力,只有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平台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可观收入。但在三降背景下,面向C端用户扩大规模的可行性已极低。
逾期率不断走高
P2P原本服务的即是银行未覆盖到的借款用户,信用情况不一,而从宜人贷财报来看,主要覆盖的是其评分体系内的“下层”用户。
宜人贷在2017年第二季度之前将借款人按照信用情况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按照此前财报,宜人贷2015年、2016年发放的贷款中,D类贷款占比分别为80.63%、83.8%。
2017年第二季度,宜人贷推出了新的信用评分体系,将借款信用等级划分为5个部分,分别称为I级,II级,III级,IV级和V级。
2017年宜人贷撮合的IV级、V级贷款分别占总贷款的24.79%、21.13%,合计接近50%;2018年宜人贷撮合的IV级、V级贷款分别占总贷款的21.18%、9.86%,合计31.04%。虽然表面上看,宜人贷IV级、V级贷款量占比有所降低,而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宜人贷逾期率逐步走高。
截至2018年12月底,宜人贷15-29天、30-59天和60-89天逾期率分别为1.0%、1.9%和1.8%,2015、2016年、2017年发放贷款的M3+逾期率分别为10.3%、10.3%、10.9%。
而截至2017年底,宜人贷15-29天、30-59天和60-89天逾期率则分别为0.8%,0.9%和0.7%。2015、2016年发放贷款的M3+逾期率分别为9.3%、5.9%,均呈上升趋势。
仅就2018年四季度数据来看,多项逾期指标也不断上升。其中2017年发放贷款的M3+逾期率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5.9%升至2018年第四季度的10.9%,风险表现远超2015年、2016年的10.3%。
(图注:数据均来自宜人贷财报)
业务整合,转型迫在眉睫
一直以来,P2P是宜人贷最明显的标签,但近年来宜人贷似乎在尝试转型。
今年7月,宜人贷品牌升级为“宜人金科”,宜人金科业务主体除宜人贷外,还整合了宜人财富、指旺财富、宜信普惠三大板块。升级后的宜人金科包含消费者信贷—宜信普惠、财富管理—宜人财富两大核心业务。
业务整合后,宜人贷已发布两份财报,但从财报来看,前述业务整合也未能给宜人贷带来亮眼表现,其撮合贷款量、总营收、净利润依旧有较大的同比下滑,其中2019年第一、第二季度贷款撮合量同比下滑均接近50%,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31.16%、20.1%。
(图注:数据均来自宜人贷财报)
在今年的第一、二季度财报中,宜人贷分别披露了宜信普惠、宜人财富的业绩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到,宜信普惠表现不佳,但仍是宜人贷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在如今的监管要求下,与收入/利润挂钩的贷款余额不能增长,以P2P为主要业务的平台不断承压,这也诸多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方向。
宜人贷在财报中也有提及,根据其最新的第二季度财报,宜人贷已获得机构融资合作伙伴近300亿元授信额度,预计到2019年底宜人贷新增贷款发放量很大一部分将来自于合作机构。
而据公开资料,截至2019年7月,宜人贷从合作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获得总计19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授信支持。
虽然机构的授信额度有较大提高,但财报中并没有披露具体合作机构和当前合作进度,并且财报所披露的撮合贷款额仍处于下降趋势,所以即使宜人贷已与机构合作,其达成合作的资金占比大概率仍旧不高。
相对比多家同业机构动辄超半数的机构资金占比,宜人贷的脚步慢了不少。如何追上同业脚步,找准自己的转型方向,或许是宜人贷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
温馨提示: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作信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