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位消费者向新金融深度反映称,车贷逾期后遭到美利车金融的暴力催收,催收方式包括电话短信骚扰、威胁恐吓,甚至有消费者称,自己在开车回家途中遭遇多名催收人员围堵、砸车。至于为何出现逾期,这些消费者的理由出奇地一致:美利车金融的车贷合同上作假,额外收费几千到几万元不等。这些感觉受到欺骗的消费者决定停止还款,通过多途径维权。
新金融深度注意到,这消费者投诉的美利车金融是一家二手车助贷平台,曾因阴阳合同问题被媒体多次曝光。近期江西南昌红谷滩金融中心致函市场监管局,提及美利车金融南昌分公司涉嫌非法超范围经营借贷业务,初步判断美利车金融疑似骗贷。
凭空多出来的贷款
据消费者胡女士称,自己购买二手车时需要贷款,车商向其介绍了一位银行业务员,后来发现其实是美利车金融的业务员。当时对方告知需要额外收取1780元的GPS费用,总贷款金额是 58800元,分36期偿还。还款近一年后,最近胡女士打算提前还款,通过新网银行查看电子合同却发现下款金额为77740元,额外包含了一笔12160元的高额服务费贷款。“这笔费用我根本知道,美利车金融把一些隐藏的各项费用算到本金里面,再收取利息,这是欺骗消费者。我这个月停止还款找美利车协商要说法,期间每天收到骚扰电话几十个,说不还款要上门要拖车之类的,威胁我。”
另一位陈先生称,2017年买车贷款时车行向其介绍了美利车的业务员,“对方称放款银行为四大银行,利息低放款快,于是我和他签了合同,贷款金额为81800元,借款期限36期。”据陈先生回忆,当时对方并未给纸质合同,仅仅告知其每月还款金额为3312.9元。今年8月,陈先生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时才发现贷款银行不是业务员所承诺的四大银行,而是四川新网银行,共办理了两笔贷款,第一笔是车辆贷款81800元,第二笔是个人消费贷款22380元。
陈先生很疑惑,自己从未申请过第二份借款,为何会凭空多出一份借款合同?又是谁替自己在合同上签的名?陈先生认为,美利车金融涉嫌伪造合同诱骗消费者贷款。“合同上标注的贷款利率是9%,以低利率诱惑我贷款,实际算上各项费用我的贷款利率已经达到32%。”
新金融深度在聚投诉上看到,与美利车金融相关的总投诉量270件,投诉主题多涉及“虚假合同”“砍头息”“高利贷”以及逾期引发的暴力催收,其中仅86件得到解决。投诉内容显示,多数消费者均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贷款本金凭空增加数千至数万元,最后的贷款金额远超自己当时申请贷款的金额。
全国大规模维权
据消费者陈先生表示,其在维权的过程的过程中搜索发现了多个美利车金融维权群,这些群里,有同样的遭遇并要求维权的用户已经接近千人之多。
发现被骗后,不少消费者尝试与车商、美利车业务员、贷款银行进行沟通,但结果往往令他们失望。“业务员不是换地方了,就是辞职不干了,打官方400客服电话还是还是机器人接听。就算最后有人接听了,也是说合同签过字了,就产生法律效应为原则,拒绝解决问题。”据其介绍,车商、银行之间也是彼此推诿扯皮,今年7月底,二十多名群友赶赴美利车金融上海总部反映问题,要求协商还款,但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无奈之下,一些借款人决定故意不还钱,以贷款逾期的方式向放贷公司施压。在这类消费者看来,自己还款金额早已超过了本金和利息,多出的金额无须再还,要是自己真的上了征信黑名单,那也是“被老赖”。
不过,让消费者头疼的是,一旦停止还款,就即将面临暴力催收。包括短信轰炸,打电话威胁等,曝通讯录,辱骂亲友等,以及最后的杀手锏:强行拖车,车被拖走后,消费者必须一次性付完余款才能拿回车,否则车辆会被重新卖掉。一位借款人表示,自己已经收到到相关的威胁短信,而且他认识的几个借款人车已经被拖走了。一个借款人向其发来视频表示,自己在开车回家途中遭遇多名催收人员围堵、砸车,最后车子被强行拖走。
新金融深度注意到,据大河报报道,今年6月,一起涉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在信阳市平桥区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查明:被告人赵某胜成立南京必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负责给汽车租赁公司收逾期不交租金的车辆,2017年10月份,该公司与力蕴汽车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美利车金融运营公司)合作,赵某胜组建非法收车专业讨债队,负责替力蕴公司收未按期还款的车辆,并约定每辆车收取7000至8000元的报酬。通过GPS定位跟踪,该涉恶势力犯罪集团采取直接将车开走,或利用人多势众采取拖、拉、拽等暴力手段强行将车开走等方式,先后在安徽、河南、江苏等地作案30余起。法院判决,被告人赵某胜、陆某等8人长期非法跨省收车讨债,构成寻衅滋事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至七年八个月。
车子被偷被抢后,消费者去当地公安局或者派出所报案,但警方认为这是经济纠纷无法立案。律师也表示无能为力,因为合同已经签了,只建议消费者向法院起诉美利车金融来解决问题。
由于合同的相关条例规定,发生借贷纠纷需要向美利车金融的公司所在地上海浦东新区法院提交诉讼文书。很多外地消费者还在权衡来回路费的时候,美利车金融已将逾期用户告上了法庭。
企查查数据显示,开业第二年开始,与美利车金融相关的诉讼案件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共有法院开庭公告15件,裁判文书1307份,涉案地区包括上海、河北、河南、吉林、江苏、云南、安徽等地,可以说遍及全国。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消费者法律知识薄弱的特点,某种程度上“法庭见”已经成为美利车金融进行催收的常规手段。新金融深度梳理多份裁判文书发现,被告的借款人均是在美利车金融借款数万元,前期还款正常,后期逐渐逾期停止还款。
另外,案件的审判情况也非常相似。原告力蕴公司按照《借款服务合同》的约定,代被告资金方偿还借款后取得追偿权。被告即借款人又“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依法进行缺席审理。”在这种情况下,审判结果往往以借款人败诉告终。
业内律师指出,借款人未收到开通通知或远在外地,开庭时候往往缺席审理,这种情况下,美利车金融胜诉的概率非常大,打官司的成本也很低。借款人不止要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代偿的借款,还要支付律师费,另外承担部分案件受理费等。 如果借款人不履行判决,还会被被列入失信名单。据出庭的投资人反映,美利车金融开始还有律师到场,后期只派公司法务代表到场。
各地媒体多次曝光
资料显示,美利车金融2014年成立于上海,以直营模式开展业务,驻点二手车交易市场,为汽车消费者提供期限为1-3年的购车贷款,目前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330多个城市。随着美利车金融业务的开展,类似上文的消费者投诉也越来越多,引发媒体关注。
此前,吉林电视台曾曝光美利车金融,其中,一名姓初的女士在美利车金融贷款44100元,但是实际贷款金额却多出了19280元。令人奇怪的是,当地业务员和线下门店的经理,自己都无法解释多出来的金额是什么原因。更加不合理的是,电子合同上的签名,竟然不是消费者本人所签。
像初女士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9年1月,据贵州媒体报道,罗先生在贵阳某二手车交易市场买了车后,就在市场内的美利车金融公司申请了四万多元的贷款,但该公司却为罗先生办理了六万元的贷款,感到上当受骗的罗先到该公司维权,没想到却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打骂。
2019年3月,赤峰广播电视台发布一则名为“赤峰一男子贷款6万多买二手车,还了8个月还有6万多”的电视新闻报道。报道中,内蒙古赤峰市的孙先生在美利车金融贷款6万多元买了辆二手车,分期还款8个月后,打算一次性还清,工作人员却告知其还要还63000多元。让孙先生更加气愤的是,到目前为止,贷款公司没有给他出具过任何纸质合同和票据。面对记者的采访,美利车相关工作表示,合同是孙先生都是他签过字按过手印的,以合同为准,至于其中具体包含了什么费用,“找领导问去。”
2019年5月,界面新闻相关报道显示,江苏省南通的朱先生在美利车金融贷款5万元,被额外收取账户管理费7000元,以及服务费8500元,分期三年,共需偿还本息7.45万元。发现被骗后,朱先生立即与美利车金融多次的协商,最终一次性付款5.7万元后双方解除合同。
2019年6月,据江西卫视报道,南昌美利车金融贷款平台被质疑伪造签名,从银行骗取贷款,致使购车人付先生买车贷款金额从6万余元变成8万余元。此事引起南昌市金融办、红谷滩新区金融中心、红谷滩新区市场监管局红角洲分局等多部门联合介入。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金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6月11日,他们收取了付先生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后,初步研判美利车金融涉嫌“骗贷”以及“超范围经营”。6月12日,该中心发函请求红谷滩新区公安分局以及红谷滩新区市场监管局分别就两个方面的情况作进一步调查取证,同时,还将文件抄送至红谷滩扫黑办,请求监督调查。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部门还未反馈结果。其称,从投诉人付先生提供的材料来看,只能判断该贷款平台疑似骗贷,具体情况要公安侦查完以后,才能作最终定性,他们会督促相关部门尽快作出答复。同时,彭姓负责人告诉付先生,希望其能够联合更多受害者一同前往红谷滩新区公安分局报案,并补充相应材料。
红谷滩新区市场监管局红角洲分局局长管海斌透露,他们之前也接到过很多起针对美利车金融的投诉,基本都因证据不足不了了之。“我们曾打电话约谈该公司负责人,但是未打通。至今,该公司负责人没有到我局来接受询问。”管海斌表示,他们会尽力找到美利车金融的负责人了解情况。
工商资料显示,美利车金融的运营主体为力蕴汽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资料显示,力蕴汽车主要提供汽车咨询服务、汽车零配件的销售,从事汽车、计算机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
值得一提的是,7月18日,在贵阳召开的中国二手车大会上,美利车金融发起倡议,与易鑫集团、优信集团、大搜车等共同缔结了二手车金融领域的《反套路贷公约》。据了解,《反套路贷公约》共有八条:严格履行平台管理有关法律责任,确保企业合规合法经营;建立严格的二手车商家合作规范制度;建立健全消费者服务流程体系,打造透明、优质的服务体验;提升业务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强化行为约束准则;对有欺诈消费者的企业以及违规商家及时举报和停止合作;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畅通企业投诉举报通道;与联盟内企业增进交流,携手合作共同提升行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