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头条讯,4月2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公告提示助贷机构加强业务规范和风险防控,要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审慎开展主贷业务;提倡规范稳健发展,回归“助贷”本源;同时要求尊重客户隐私数据,健全信息安全保护。
助贷业务纷纷获利
近日,多家在美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布公告显示,助贷业务正悄然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更是业务增长最快的部分。
助贷业务是指助贷机构利用自身掌握的获客优势、风控及贷后管理技术,向资金方推荐借款人,并获取相应服务费的业务。其实,从借款角度层面上来讲,有的金融机构的资金通过助贷机构对外进行放款,助贷机构扮演的是一个中介角色,而最终的债权人依旧是金融本身。
之前,在海外上市的互金公司公布财报,“助贷业务”成绩亮眼。拍拍贷2018年业绩报告,四季度拍拍贷助贷业务增长迅速,通过撮合机构资金合作方促成的借款金额占总撮合额的比例,从2018年第三季度的14.3%上升至第四季度的20.4%。
而乐信财报显示,2018年4季度,乐信通过为各类金融机构服务而获得的金融科技收入达到8.25亿,同比2017年4季度1.91亿增长331%。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北京互金协会发布“助贷业务”风险提示,可以说助贷业务确实存在相应的风险。助贷市场不断加大,市场虽然没有到达一定的饱和程度,但是受到之前网贷政策的一些影响,有的很多网贷平台都是“两条腿”走路,网贷如果取得不了备案,就去做助贷。还有的已经提前布局好了助贷业务,并且把着力开发助贷业务。
此次对助贷业务的风险提示也是给那些助贷业务做得大的互金平台注意风险控制,不要盲目的去扩张助贷业务。毕竟如今对于助贷业务来讲,并没有真正的文件下发来单独约束。助贷机构从公司属性上来讲,比较混杂。有的是以融资性担保公司来做,有的是P2P公司,还有的是科技类公司,在监管上没有对其实现完全的统一监管。
助贷业务:利润与风险并存
北京互金协会既然专门发布公告提示,那说明如今的助贷业务的确存在很大风险。那么这些风险主要来源于哪里呢?
从业务属性上来讲,助贷业务的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或者是其他机构资金。这些资金的获取成本要比其他渠道低。但是,在对外进行借贷业务获取借款人的时候,利率没有下降,依旧是处在较高的水平。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低成本拿资金,高价往外放。
业内人士分析,助贷业务的风险来源主要有两点:第一、违规放贷业务比较多,有些平台或者企业不具备相应的放款人资格,随便借用金融机构的资金对外进行放款。也就是说从业者的主体不明,资质不明。第二、很多助贷机构在金融业务,放款端违规。主要是砍头息、高利贷或者对借款人进行暴力催收,窃取借款人隐私等。
“釜底抽薪”,从底层防止风险
从2018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杭州、上海的金融监管机构,对于银行机构通过互联网进行联合贷款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有的地区开始禁止城商行、农商行通过互联网形式对外进行联合放款。规定所在区域的银行资金不能出“省”,这些政策都是在从底层来防止助贷风险的爆发。
从业务上来讲,江浙地区的政策,从源头阻断了金融机构通过助贷对外进行放款。从现阶段的政策中对于任何金融业务都是一个化解风险的过程,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需要银行增加直接放款比重,真正的对小微企业进行扶持。助贷是另一种“曲线救国”思路,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如果规模扩大,无限制叠加会给互联网金融市场和传统金融市场都来一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