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信诞生时并不出彩,在遍地互联网金融的2013年,谁知道分期乐是谁?7年之后它没有被巨头系挤压至死,也没有随P2P网贷潮落而湮灭,反而越来越强悍,即使疫情如此凶猛,乐信依然保持了用户规模的高增长,它究竟做对了什么?
读懂新金融认为,是战略,金融科技之争归根结底还是战略之争。
“乐信像极了“年轻”时的蚂蚁集团,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战略的正确和超前。只不过,蚂蚁集团的关键词是支付;乐信的关键词是资产。
在P2P资金遍地都是的年代,乐信选择了公募ABS的尝试,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就像蚂蚁集团最初的余额宝——虽然难,但因为正确,必须做。
2016年初,分期乐ABS登陆上交所发行并完成资产交割。这是上交所首单互联网消费金融ABS产品,并刷新了创业公司获准发行场内ABS的最快纪录。
乐信金融合作部负责人Byron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说:在当时的时间点上,各种分期、贷款产品很多,外界很难分辨各个品牌的区别。但因为公募ABS的门槛很高,我们的资产优势一下子打出来了,如果我们没有类似ABS的发行案例,和银行谈助贷可能会很难,因为相比于BAT这种巨头,我们是没有背景的纯草根。
那次公募ABS的成功发行,等于给分期乐的资产打上了一个“靠谱”的标签,成为了和金融机构开展助贷合作的敲门砖,开始了良性循环,“有了合作之后,大家发现我们的资产真的不错”Byron说。
乐信“从0到1”的过程中没有外部依靠,它取得今天的市值和行业地位,要比巨头系金融科技公司要难得多,后P2P时代很多人将乐信的成绩解读为先发优势,毕竟乐信在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赛道,但为什么乐信会有先发优势?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思考下蚂蚁集团的支付为什么具备先发优势,余额宝、借呗、花呗、芝麻信用等一连串产品为什么具备先发优势?
所谓的先发优势,归根结底还是战略的正确和超前。
战略正确是实力强大的前提,实力强大是战略正确的结果。一个反面例子就是京东数科初期在支付上的战略失误,刘强东曾表示:我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拿到投资之后,比如在07、08年的时候,没有发展支付业务。
落后一步便再也没有超车的实力。”(节选自《金融科技的战略之争》)
乐信的下一步走向是什么?以读懂新金融的浅见有两种可能:
1、打牢现有优势。乐信继续在助贷这一垂直领域做大做强,当体量大到一定规模时,难免会与巨头系、跨界者近身肉搏。(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而是跨界)
2、主动跨界。金融科技的高频业务都在巨头手里,低频局限了金融科技公司的想象力。但读懂新金融不看好趣店跨界的万里目项目,因为它是从一个小众、低频业务跨界到了另外一个小众、低频业务上;当前每个高频业务都被巨头占据,一脚跨过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虽然困难,但是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