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山,1947年5月生,江苏江都人,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之父。主要学术专长是农村经济、扶贫开发,现从事科研管理。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论中国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额贷款现在如果按照机构性质,大的类型划分就是两类,公益性和商业性,但是如果要再细分,可分成三种,公益性里又有一种补贴式的,可称为“福利主义”的,例如小额担保贷款。另外一种不依赖补贴的,我们称其为“制度主义”小额贷款,依靠自身运作就可自负盈亏。公益性机构在我们小额贷款联盟里有60家左右,商业小贷公司全国目前有6000多家,其实开展商业小贷活动的还不止这些,例如农信社、农商行、农合行、农行、邮政储蓄银行都做农户的小额贷款业务,也都属于商业小贷。
我讲的公益性贷款机构主要是社会组织在做,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所属的中和农信公司是最大的一家,已在60多个县开展。各种小额贷款机构面临的问题有共性的也有差异性。商业性小贷面临的问题是融资不足,但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还有它的发展偏离了小贷的目标和方向,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宗旨了。
从融资的角度来看,按照现在的规定小贷公司可以从商行拿到资本金50%的融资额,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实际上很多小贷公司也拿不到这个融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政策有问题,第一,50%的资本额度过低,是不合理的,应该区别对待,例如第一年经营运作得好,一年之后可以从商行融资资本金的50%,或者两年之后融资50%,但我认为如机构运营优良,一年之后可以融资50%,两年之后可以按照1:1的比例增加融资额,三年之后可以融资额比资本金以2:1的比例。我看到的国外的资料最多可以达到4:1甚至6:1,但是我们的政策非常的严格,或者苛刻,这就阻碍了小贷公司进一步融资并可持续发展了。
但是小贷公司自身也面临几个问题,一个管理水准低,有的小贷公司运作很不规范,基本有可能的几个问题:非法集资的问题;高息揽储的问题;给相关利益者贷款的问题;抽逃资本金的问题。
比如一家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是5000万,然后它再从银行借2500万,这2500万进来之后就把自己的2500万拿走了,实际上最后资本金还是5000万,这种做法如果不查的话是发现不了的,实际上被抽走的2500万已经去干别的事去了,这叫抽逃资本金。另外一种就是放高利贷和暴力追债,这都属于管理问题。
公益性小贷对中西部贫穷地区、欠发达地区是最有用的,低端客户群体可以享受到,但是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并没有提到支持鼓励公益小贷,这个问题一定应尽快解决。
融资问题、管理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等,这些问题我认为也与政府有关方面重视不足有关,这个应该大力呼吁,要解决。当然对于公益小贷自身来说有没有真心实意想做并做好?把公益小贷做到底,就像孟加拉乡村银行(或称格莱岷银行)一样,坚守它的信念、追求和宗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同时获得政府政策和法规的支持,这样我们国家的小额贷款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