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福建一些地方了解到,近年来,“克隆”银行卡案件频发,储户起诉银行要求赔偿损失纠纷不断。相关专家建议,应加快推进金融IC卡应用,从源头防范卡被“克隆”。
刷卡消费泄露磁卡信息
1月5日,福建泉州市丰泽公安分局对5名涉嫌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人员执行逮捕,诈骗人员窃取储户账号、密码、银行卡磁条信息后,“克隆”全国多家银行共400多张银行卡,取款330余万元。
丰泽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郭锦火说:“警方调查发现,这些案件有一个共同特点:受害者在被取款前都曾在厦门一家酒吧刷银行卡消费。”
2012年12月中下旬,警方先后在泉州、厦门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郭锦火介绍说:“嫌疑人甘某承包了厦门这家酒吧餐饮业务,他和在酒吧从事收银业务的服务生陈某、钟某勾结,甘某提供窃取储户银行卡账号、磁条等信息的‘卡槽’,陈某、钟某在顾客刷银行卡消费时偷偷将卡在‘卡槽’上再刷一次,窃取银行卡信息。陈某等人将窃取的银行卡账号、磁条信息、密码等以每张500至1000元的价格卖给甘某,甘某购买一些废弃的购物卡,将银行卡信息通过写卡器输入购物卡中,用这些伪造的银行卡在ATM机上取款。”
银行卡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近年来,“克隆”银行卡窃取储户资金犯罪活动呈现多发态势。法律专家认为,“克隆”卡盛行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卡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业内人士表示,磁条卡极易被复制,以安全性能更高的IC芯片卡取代磁条卡势在必行。
但业内人士表示,高成本影响了金融IC卡的推广。据估计,目前全国磁条银行卡有数十亿张,如果全部更换成金融IC卡需要上百亿元资金。从银行的做法看,这笔费用需要储户“埋单”。
法律专家指出,保障储户资金安全是银行的法定义务,应当加快推广金融IC卡,不能将换卡成本全部转嫁给储户;已经推行金融IC卡的地区,储户应尽早更换使用金融IC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