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在手,畅行天下。”这是银行信用卡的广告词。但如果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管理等没有跟上的话,信用卡滥发超发、个人信息泄露、乱收费便成为行业隐忧。
10月30日,南京多家银行承认与第三方催债公司合作向市民追债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央视又报道多位用户因使用信用卡过程中未按时还款,被收取高额利息和滞纳金。
据中国银联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大陆信用卡数量超过3亿张,信用卡已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使用频度最高的银行产品。个人消费金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尤其是以分期付款为代表的信用卡消费金融业务,受到许多年轻人的欢迎。
信用卡分期付款也成为银行的利润增长点,其不断丰富信用卡消费金融产品内容,至今形成包括购车、安居、商户、消费、账单、邮购、旅游、车险分期等产品的消费金融业务体系。
当前阶段,各大商业银行为了争夺信用卡市场,都建立各自的信用卡系统,致使信用卡发行有些泛滥。而某些银行为了扩大“量”,更是降低了对信用卡条件的审核。银行的信用卡工作人员每个月还要完成一定的办卡数量,如果完不成任务就扣奖金。
尽管信用卡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快速发展,但我国信用制度仍不完善,尤其是个人信用体系相对分散,银行之间在个人信用数据方面没有实现共享,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自然也不准确。
南京多家银行的做法更令本地市民非常愤慨,认为银行随意将客户资料透露给第三方催债公司。
发达国家的个人信用制度、破产制度都比较健全,执法也相对规范和严格。如果客户一旦出现欠账不还或过度负债,有可能会破产,违约记录也会跟随征信记录一辈子。我国个人消费金融近年才逐步发展起来,部分消费者缺乏理性,银行为了扩大业务有管理的疏忽,某些规定也不尽合理,比如全额罚息、日息万分之五定得偏高。
作为信用卡的消费人群,我们不希望自己的个人信息被银行泄露,而个人信用制度也是成熟市场经济的表现,还需尽早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