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一年前公司倒闭,一时疏忽忘还卡账
“杭城百姓”,也就是小李,2007年和老乡来到杭州创业。大概是三年前的某一天,他在路边看到某银行设摊办信用卡,出于刷卡比现金方便的考虑,他就在这个路边摊上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及一张附属卡。在办卡资料上填的通信地址是当时小李所在单位的地址。
之后,小李开起了自己的公司,并将信用卡的联系地址更改成了公司地址。其间,他曾经使用过几次信用卡,并都按时欠款了。去年上半年,小李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到了6月前后,公司彻底倒闭,小李也为此弄得焦头烂额。
“那时,满脑子都是公司倒闭的事,弄得手忙脚乱,加上心情也不好,就没把还信用卡账的事记在心上。”小李说,公司倒闭之后,地址换了、手机号码也换了,信用卡的账单也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一来二去,他就忘了信用卡还有欠款没还这回事。
事发:一年后神秘“律师”来电催还8000多元
令小李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自己当时的一个疏忽,会在一年后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7月27日下午,小李接到一通电话,对方一上来就自称是杭州某律师事务所的,告知小李在某银行的信用卡上有8000多元欠款久未归还:“我对你的资料已经掌握,请尽快把你的这些事情处理好。”
经这么一提醒,小李终于想起这家银行的信用卡确实还欠着款,只是没想到欠款竟然高达8000多元。他随即和电话那头商量,能否分期还款,对方态度十分强硬,表示小李必须一次性还清,否则……(此处省略不文明用语若干)小李想想确实自己理亏,就答应对方会马上将欠款还上。
让小李感到恐怖的是,对方竟然真的对他家情况知道得一清二楚,并用带点“威胁”的口吻说着:“我知道你的父亲已经过世,母亲卧病在床,如果你不马上还款,我会通知你的家人和你老家的公安……”
电话这头的小李,越听越毛骨悚然:自己离家也有几年,而且老家远在邯郸,打电话过来的人竟然能对他家情况了解得如此透彻。小李有意追问对方怎么称呼、是哪家律师事务所的,没想这下反倒惹恼了对方,对小李叫嚣起来:“你有什么资格知道我姓什么叫什么……”
结果:“律师”逼债出狠招,小李成了亲友眼中的“欠债鬼”
1。加QQ好友、进QQ群,发还钱信息
本来一个电话,也不至让小李的生活受到多大影响,但事情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从那天晚上开始,以及此后的许多天,小李真正见识到了这个所谓“律师事务所”的狠手段。
当晚,小李上网时收到了在富阳的老乡发过来的一段QQ对话截屏,内容就是小李欠了银行钱,让老乡通知还款,如果不还就怎样怎样。老乡说,对方先自称是他们的老乡,加了QQ好友,然后就通过QQ发来这样一段话。
小李的QQ上不久后便闹翻了天。自称为“律师事务所”的某人不知使了什么手段,加入了小李所在的QQ群,在群里发让小李还钱的内容,措辞十分强硬。
2。电话骚扰小李老家的亲属、村支书
这边还在跟老乡解释是怎么一回事,小李的手机又响了,是他姐姐打来询问欠款是怎么回事的电话。小李这时已感觉到了压力。21点多,他哥哥也打来了电话。到了23点左右,他竟然又接到了老家村支书的电话。第二天一大早,他的三姨也打来了电话,这些电话内容都相同。
“你在外面到底做了什么啊?”“为什么他们说你欠钱不还?”“到底欠了多少?”“要不我先帮你还上”……小李是一个头两个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一夜间,小李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深渊,到处都充斥着让他还钱的讯息。“我已经答应还钱,他们有必要一天时间内就闹得这样沸沸扬扬么?我也是要面子的,当时真想一头撞死在石头上……”
那之后的连续几天,小李一直因为朋友、亲戚的电话而饱受困扰,而光是他三姨,便接到至少四通“律师事务所”打去的电话,而且每天一通。小李坚持要亲自到“律师事务所”去当面说清楚,但对方一直回避。
其间,小李去银行查询了账单,得知自己的初始欠款为6000余元,也就是说在8000多元的欠款中,滞纳金就有两千多元。而那张他从未使用过的附属卡,则显示欠款400元。
■新闻调查
“律师事务所”竟是催债公司
记者第一次联系上小李时,正是事情发生的第二天。他说,自己是一筹莫展,只能在论坛上发发牢骚。
根据小李提供的电话,记者拨通了所谓“律师事务所”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人,一问三不知,而当听说是媒体时,对方果断地挂了电话。
记者尝试通过网络查找电话号码所在的单位,结果大吃一惊:原来所谓的“律师事务所”名义上为某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实质却是一家催债公司。在该公司发布的一则招聘启事上,一个“法务外勤”的岗位,其职位描述为“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客户进行沟通,教导客户正确缴费方式,偿还欠款”。
另据记者多方了解,雇佣催债公司讨回信用卡、话费欠款竟已成一些银行、电信服务公司的潜规则,甚至还有富阳市民曾遭遇因几毛钱话费未交、隔了两年有催债公司上门讨要200多元滞纳金的事。
“他们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人力去对付这些‘死账’,就找催债公司来弄,讨来的钱分成总比一分没有的好。”一位曾遭遇过被催债的市民这样说。
银行、催债公司已出面交涉
在记者建议下,小李将事情反映到了杭州市长公开电话、银监会、法律援助等机构。法律援助律师认为,对方明显侵犯了小李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经过几星期以来的多方交涉,银行方面已表示可以为小李免去滞纳金以弥补他的损失;随后,讨债公司也称可以出面为小李向亲戚、朋友澄清。但小李觉得,损失已然造成,银行、催债公司的这些补偿他也并不看中,“如果他们真的有诚意,那就让我做次恶人,我也不要个人补偿,就希望他们给我家乡的贫困山区捐上十万元为孩子们建个图书馆”。对方表示将研究小李的要求,再一次“下周给予答复”。
小李说,其实如果不是他们弄出那么多事情,他也许第二天便将钱还上了。但是人活一口气,他这次是铁了心要讨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