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平安壹钱包花漾信用卡横空出世的当天,京东小白卡申卡数达41万,用时26天。
小白卡过审后的发卡量并不确知,但互联网渠道之于银行信用卡的获客作用,已无需多言。
中信京东白条联名卡
有意思的是,京东和平安,都称自家推出的是“首张”互联网+概念信用卡,也都纳入了诸如“可以赚钱”、“积分当钱”、在特定场景消费返利等元素。
两张卡牵扯了三类主体:一类是发卡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一类是京东金融这种由电商体系内消费金融业务衍生的综合金融平台;一类是壹钱包这种传统金融机构的、嫁接了金融牌照资源的业务网销平台。
平安壹钱包花漾卡
有当事行人士直言,这种联名信用卡对于银行最大的意义仍倾向于获客。他表示,即使营销方式再眼花缭乱、申发卡流程再简洁、回馈权益再多样,银行推出这些所谓“跨界”产物,永远还是在监管红线与已有商业逻辑内,借助合作平台来覆盖尽可能多的有效受众。至于真的要使用合作互联网平台底层的数据来进行风险定价或风控,为时尚早。
这点在小白卡上表现得异常清晰。从QQ彩贝卡到被叫缓的与阿里腾讯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再到与物流巨头顺丰推出联名信用卡,中信银行总是针对不同特征的客群,找到该领域的适宜合作平台。这一次,中信银行瞄准了爱网购的90后,而京东,成了一个很好的拍档。
除了刷卡消费可赠送京东钢镚或红包或优惠券等常规玩法外,小白卡还推出“免息期可延长至80天”的政策,体现了它的定制化金融属性。而事实上,中信银行并没有在后台做出更改,只是持卡人在京东消费时,可通过京东白条先享受30天免息付款,然后刷小白卡再享受普通信用卡50天的免息还款。 简单地说,小白卡演绎的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的叠加效应。两个主体把自身的强实名与弱实名账户叠加,实现积分通用、消费场景通用和还款渠道通用。对于京东这种非资产供给方但又想玩金融的平台而言,这类叠加型的合作,是从简单的金融产品代销平台发展到金融服务输出平台必经的一步。 壹钱包花漾卡,与其说是互联网+,还不如说是金融+。壹钱包的获客能力远没有京东来得凶猛。平安付联席总经理诸寅嘉就曾坦言,壹钱包交易量大部分来自于平安集团内部,交易活跃度仅10%。然而,在某些业内人士看来,花漾卡才是传统金融大鳄打开互联网金融的正确方式。
花漾卡有个特点被广为传唱,就是信用额度由用户存入账户的活期资产和购买的定期理财金额共同组成。平安银行相当于给客户一倍杠杆:要平安银行放贷可以,但客户首先得买大华基金,然后平安银行引导客户在壹钱包设置的场景消费。这么一设置,资产管理和信用管理就在一个综合账户里面实现了。
其实早在7月上旬,壹钱包花漾卡就推出了,只不过那时还只针对内部人员测试,并没有正式上线。当时还有内部人员称:领导交代得很清楚,花漾卡的额度就是壹钱包里活期宝的额度!
这不仅仅是宣传的噱头,更是这个卡的金融内核。要是没有7张牌照在手,谁能把要实现这个事情的几个主体无缝对接?
不过,话说回来,壹钱包的用户体验与获客能力确实比不上京东。所以,这两张都说自己是“第一张互联网+概念”的信用卡,究竟谁更占上风,一时还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