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但是没有提“少缴少得”和“不缴不得”。
国家为了所有公民都有一份养老金待遇也是殚精竭虑,思考了各种办法的。目前我们建立了两种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已经接近10亿人,除了少年儿童,目前还有不到1亿人没有纳入到覆盖范围内。
职工养老保险是国家对企业要求的强制义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保险费用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国家要求分别承担。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大家最熟悉的保险。2005年,国家发布《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改革了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同时要求建立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现在已经实现了全国统一,按照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分别计算。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实现了15年连涨。
养老金计发办法是这样的:基础养老金跟缴费年限、缴费指数、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跟退休时的年龄、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挂钩。
养老保险设有最低缴费年限,那就是15年,不能缴的时间再少了(根据最早的规定,确实有参保10年就可以退休的,不过现在的要求是15年)。参照上述15年以上养老金计算的时候,是按照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待遇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待遇越高的原则计算而来的。
比如,相同的缴费基数,缴费30年是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的两倍;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照累计余额来计算,一般缴费30年肯定比15年的个人账户储存额高,因此养老金就高。
退休后每年养老金的增长,主要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进行。退休的人员增加相同的钱数叫做定额调整;按缴费年限长短增加养老金,和按养老金水平增加养老金叫做挂钩调整;对于高龄老年人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适当倾斜,谁也挑不出毛病。结论就是,只要缴费年限长,养老金水平高,增加的钱数就会越多。
不过,我们的养老金也是包含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并不是按照大家的缴费比例来计发养老金或者增长养老金的。
比如基础养老金计算的时候,按60%基数缴费,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按照300%基数缴费,领取2%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相差四倍,待遇相差二倍。
每年养老金定额调整的时候,相同的增加50元,养老金1000元的人群增加比例是5%,而养老金5000元的人群增加比例只有1%。而形成养老金待遇的缴费钱数可能相差5~10倍。
所以,国家还是比较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是这样。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也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可是基础养老金是国家全额补贴的费用。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个人缴费钱数,加上国家补贴的钱数以及历年的记账利息。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低收入人群可以按照一年100元左右的标准缴费,而职工养老保险最低现在每年也要六七千元。相差六七十倍。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目前标准最低是88元每月,各地方政府还可以给予额外补贴,像北京、上海分别达到了710元和930元。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按照100元档次缴费,在上海,每月可以领取940~50元。而上海按照一年14,700多元的缴费标准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后的养老金可能只有1000多一点。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实际上是国家对没有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的一种转移支付或者福利养老待遇。虽然待遇很低,但是可以说是半无偿赋予。
所以,养老保险的根本是社会保障,在待遇方面没有纯粹的“少缴少得,不缴不得”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