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目前重庆多家小型担保公司业务吃紧。不过,大型担保公司业绩相比去年同期反而大幅增长。
现状:小担保公司主业下滑
重庆市一家商业性担保公司的总经理老周说,2011年底该公司的在保余额是5个亿,而去年底则为1.5亿元,去年有的月份业务几乎断粮。有的大股东已退股离常“去年以来,银行的授信不增反降,原来的担保杠杆率至少是10倍以上,如今降到了3~5倍。”老周介绍,以注册资金1亿元、杠杆率3倍来计算,担保公司最多只能做3亿元的业务,收取其中3%的担保费,这样公司最多只能赚取900万元。这意味着,只要其中出现一笔数百万元金额的坏账,这一年的利润就可能“打水漂”。
“我们已改做其他投资业务。”记者采访的十家本土担保行业负责人中,近半数的担保企业都表达了类似说法。
一位熟悉重庆担保行业在担保业内从业达10余年的行业人士坦言,保守估计重庆地区可能有四、五十家担保公司近半年来都是没有业务可接的状态。这些公司已经陆续转行经营其他相关业务,而这些公司绝大部分是小型担保公司。
原因:银行控风险收紧合作
“行里对合作的担保公司都是采取的名单式管理。”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商报记者。其中,主城区支行合作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在一亿元以上,和区县支行合作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也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
另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部负责人也坦言,自2012年初开始起,与小型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已经基本停止。主要合作对象是大型国有担保公司和民营龙头担保企业。银行人士坦言,在2011年央行收紧信贷闸门之后,企业融资需求在正常信贷渠道得不到满足,部分担保公司借此机会涉足影子银行甚至高利贷。对于规模过型风险控制人才缺乏的担保公司来说,在初次筛选房贷对象时可能会把关不严,而且在企业逾期或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担保机构代偿能力有限,有些小担保公司可能“兜不妆,这都是银行非常担忧的部分。
趋势:担保业两极分化明显
不过,来自市金融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我市共有融资性担保公司151家,资本金总额270.4亿元,在保余额99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金融同样讲究规模效益。”蓝洋金融集团总裁胡定核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未来10到20年内,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仍然需要担保公司的介入。而大型公司强者愈强,小担保公司面临被兼并或重组可能是趋势。
破解之道
担保公司对外投资额度或倍增
“解决小规模担保企业的生存问题主要靠两条途径,要么银行给担保公司放大倍数,要么担保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市内一大型担保公司人士透露,最快在3月出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将允许担保机构对外投资比例达40%。
按现行的《暂行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担保行业存在问题,除了要完善法规外,市场规范和监管工作到位也是关键。
如何帮助融资性担保公司拓展业务量,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重视。在近期人民银行召开的全国征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讲话中提到做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征信服务。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有序接入征信系统,提供征信服务。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用评级试点工作,为商业银行、监管部门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