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选用正规个人无抵押贷款会比较安全,不用担心来第三方贷款平台的各种诈骗或高额贷款利率。正规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主要通过银行、部分贷款公司和电子金融机构办理,其中,银行是最安全的,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起步晚,还存在一定制度漏洞,风险系数高等制约因素……
(一)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外部总体环境欠佳
1、与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从事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比较集中的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金融机构还在沿袭受《公司法》、《担保法》等监管,我国尚未颁布消费金融的单独立法,更未出台金融机构开展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制度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
2、信用环境不佳、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导致信用风险居高不下
对于个人无抵押贷款而言,个人信用是贷款偿还的惟一保障,但目前我国总体信用环境欠佳,贷款拖欠不还的现象较为普遍,个人无抵押贷款由于缺乏抵押和担保,借款人违约后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远高于其他贷款。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刚刚起步,金融机构依赖的人民银行或部分第三方征信机构的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信息非常粗略、不够系统全面,仅以此作为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审批贷款依据难免失之偏颇,从而导致个人无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较高。
3、多头监管和监管缺位导致同业无序竞争,加大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
目前经营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分属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地方金融办等多头监管,而大量网络贷款平台和地下钱庄则游走于法律监管的边缘,多头监管、监管缺位加之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导致个人无抵押贷款市场鱼龙混杂,基本处于无序竞争乃至恶性竞争状态,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及非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流程不规范,一方面降低贷款门槛,另一方面收取高额利息,引发大量借贷纠纷和社会问题,导致行业整体风险加大。
(二)受收入分配格局和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居民消费贷款需求尚待激发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宏观分配结构中,财政收入比重较高、个人收入比重较低,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客观上制约了居民消费总需求。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导致两极分化,极高和极低收入阶层往往不是消费信贷的主要需求者,高房价及高教育成本等掠夺了中产阶级的大量财富,对未来预期的不乐观抑制了本应是消费信贷主力的中等收入阶层的贷款欲望。加之几千年“重储蓄、轻消费”、“重将来、轻现在”的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我国个人无抵押贷款市场的需求总量较低,市场潜力尚待激发。
(三)商业银行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供给乏力
1、商业银行对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供需失衡及利率管制等原因,银行信贷市场处于卖方垄断经营状态,出于风险控制及成本收益考虑,以四大行为代表的国内大中型商业银行喜欢“垒大户、傍大款”,青睐向大企业贷款。个人零售业务客户分散、单笔贷款金额低、单位贷款运营成本高,难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其中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缺乏抵押担保、违约风险大,其吸引力更难以与大型企业贷款相提并论,大中型商业银行尚无将其纳入战略重点的足够动力和压力。截至2015年底,国内最热门的个人无抵押贷款产品均来自外资银行和小贷公司。外资银行、小贷公司及P2P公司撑起了个人无抵押贷款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内资银行中,除宁波银行和浦发银行外,四大行及其他银行排名非常靠后。这与四大行在企业贷款中的近乎垄断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2、商业银行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规模小,同质化现象严重,业务创新滞后
截至2015年底,国内大中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中,80%以上是住房和汽车贷款,信用贷款占比低,信用贷款中又以信用卡透支为主,占比超过80%,个人无抵押贷款占比非常低。由于开展时间短,缺乏经验积累,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无抵押贷款虽名称各异,但实质内容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严重;审批手续繁琐、条件严苛,抑制了部分消费者的贷款需求;业务创新滞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