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金融科技的发展,广州市银行之间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与同质化,商业银行为了应对同业竞争和金融脱媒,不约而同地致力于发展零售业务,抢占优质客户资源,尤其是广州个人线上信用贷款业务。
(一)加强信用保险运用模式。
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要求资质较差的借款人提供信用保险作为担保方式,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一是每年根据合作保险公司经营情况、担保能力以及该产品整体运行情况等审批确定与其合作额度,各分行在合作额度内办理保险保证贷款业务。二是强化信用保险风险流程。明确银行平台和保险公司平台对接的业务运作流程,明确各项操作环节要求。三是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对异常交易仔细核查,确认为可疑交易的,提前中止额度或收回贷款。
(二)构建大数据技术风险管理机制。
其一,运用大数据信用信息,判断风控方式。一是运用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可公开的企业、自然人信用记录,包括优良记录、不良记录、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奖励等,筛选查询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税务总局、安监总局、证监会等部门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等信息,判断选择风控方式。二是运用客户在系统基础信息、资产信息、交易信息、账户信息、历史服务记录等数据分析其风险偏好,判断采取线上或线下的风控方式。三是充分考虑客户的生命周期,对处于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各种类型的客户选择不同的担保方式或单纯信用,或信用为主考虑引进资质较好的担保机构,实现线下风险共担。
其二,完善交易技术,保障交易安全。一是通过增添防火墙、防控病毒技术、加密及查验入侵、防御以及认证方式,依托VPN特有的新技术识别客户身份,增设数字签名。二是对客户的物权凭证在相关出具部门进行在线核实,在场景化平台中发布真伪以及使用情况并加注时间戳,追踪其源头,保证其唯一性。三是严格控制网上交易资金,对每笔资金的去向进行追踪和控制,对资金收付采取分布式记账加注时间戳,并对其定位,确保每一笔资金流向的真实性,当收支环境发生变化时发布实时预警,并向企业寻求确认。
其三,深入分析数据特点,分类制定预警规则。通过研究数据变动与风险变化的相关性,定位关键指标,制定预警规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违约影响显著的因素,例如:借款人的性别、年龄大小、婚姻状况、住宅状况、教育水平、职称级别、行业性质、职务高低、每月公积金水平、贷款金额、贷款用途等数据同比及环比的异常波动。另一类是针对客户的异常行为,包括欠税、处罚、异常融资等。根据数据波动的剧烈程度和异常行为,生成不同等级的预警信号,并每季回溯分析,动态优化。
(三)制定切实有效的不良清收政策。
一是开展自主清收。及时上报风险处置信息,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诉前保全等方式,多措并举,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将个人违约信息纳入征信记录、严重违约纳入失信人名单、适时依法在媒体上发布违约信息等方式做实月度潜在风险客户及欠息资金排查,提前介入,定时通知客户提前备妥资金,配合银行完成收息工作,帮助个人信用授信客户树立按约按期还贷还息的观念。二是构建联合清收机制。进一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清收处置渠道,摸排个人有效财产线索,通过发律师催收函、以诉促谈等方式向借款人施加足够压力,展现对违约客户实现风控手段的积极姿态,提高客户违约成本,降低客户违约动机,提升银行资产质量管理工作的强度与硬度。寻求公安部门、税务部门、不动产登记部门、银行业协会的支持,积极打击逃废债,沟通交易税费减免,办理好业务重组中的抵押登记,在银行业协会的指导下落实维权措施。三是创新清收方式。积极和上级管理单位、监管单位沟通协调,综合运用转贷、展期、打包处置、收益权转让、风险代理等措施进行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有效化解信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