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被监管层三令五申叫停的首付贷仍未绝迹。继3月监管层连续出手清理整顿之后,定性首付贷为违法违规金融产品,明令要求中介机构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产品和服务。然而,在上周末走访多家房地产中介时发现,不少中介依然在用自己的“小金库”为购房者做过桥贷,或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以大额消费贷为购房者垫资。
银行的“口风”要严谨得多
一位国有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目前该行并没有与房屋首付款相关的任何贷款业务,消费贷也暂停办理了。另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部人士称,该行同样没有首付贷业务,消费贷还可以继续申请,但无论哪种贷款业务,都需要到分行审批、放款,并不是任意支行都可以自主办理,而且申请材料从支行递到分行,中间会经过客户经理、支行负责人、分行信贷部审批员、分行相关部门领导等层层把关,考量风险。
然而,通过银行消费贷款挪用充当首付的方式依然存在。对于无抵押贷款,银行只是依据申请人的收入、信用、住房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考量后进行贷款,但是银行并不管所贷资金的用途。
这给了不法者可乘之机。有知情人士称,虽然银行贷款审批流程严谨,但不排除有银行内部人员与中介相互勾结的情况,简单说就是“熟人办事”,一方想要获取高额度,另一方打通内部关系、放松标准、简化流程来达成目的,“就像批一张大额信用卡一样”。
如此一来,银行名义上发放的消费贷,实际上却是变相地给购房者的首付款“输了血”,这使得不具备购房条件的人贷款买房成为可能。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根据国家规定,房屋首付一般为房屋价格的20%-30%,是需要强制支付的部分,是银行用于防范房贷风险的防火墙。但这项业务的出现,给了很多购房者机会,不需要花费自己很多钱,只靠中介撮合,就可以得到首付资金,然后再到银行进行第二笔贷款,即按揭贷款。
如此“无本万利”的生意加剧了市场的投机行为。大量不具备资格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买房,使得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推升房价的上涨。而房产的增值部分反过来使得购房者足以还本付息,甚至还有盈余。这不仅加大了银行的杠杆,也助推房价过快上涨,形成一个循环。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投机者的造假欲望也被大大提高,一些中介和银行人员加入进来,进一步恶化了市场情况。
炒房并不是所有人的行为,有一些真的对购房有需求的人,借款后不会刻意违约,但如果大量资金出现这种现象,系统性风险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