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1-2月份,信贷数据都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春节因素的扰动。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春节时点一般位于1月下旬至2月中旬,容易造成年初信贷数据的大幅波动。通过观察近年来一季度信贷投放数据及1-2月信贷投放旬度节奏,光大证券总结出春节月份信贷投放的一般规律。
首先,一般而言,银行全年信贷投放大体按照“三三二二”的节奏均衡投放。春节时点对1-2月份信贷造成的扰动较大,有时甚至会影响到3月份信贷投放节奏,尽管如此,整个一季度信贷占比基本仍保持在30%出头的水平。
其次,若春节时点位于1月下旬,即出现“早春”现象,会造成1月份工作日减少,对信贷投放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2014年和2017年,春节时点分别为1月31日和1月28日,1月信贷占比分别为13.48%和15.01%,低于春节时点位于2月的年份水平(约19%左右)。
此时信贷“早投放,早收益”的效应更加显著,表现为上中旬大幅冲量、下旬增量回落。2月份信贷占比分别为62.59%和8.65%,高于春节时点位于2月的年份水平(约5%-6%左右),进入3月份则各时间点信贷投放节奏相对稳定。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春节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春节前一周至春节后前两旬,覆盖时间大致为20天左右。在此期间,银行信贷投放将出现放缓甚至负增长。这一特点与农历新年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放缓高度相关,进入农历“小年”之后,直至正月十五之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企业生产活动放缓,节日前夕信贷投放也较难形成有效工作量,更多是流动性资金安排,新投资计划尚未形成支撑。因此,在春节前1周至节后两周,信贷投放活跃度不高。
考虑到2020年1月24日为农历除夕,而1月17日为北方“小年”,1月31日为新年首个工作日,1月份实际工作日为18天。因此,预计1月份月初贷款累收累放量规模很大,新增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上中旬,很可能上旬即奠定全月增量,而进入下旬后,累收量由于2019年高基数作用,将可能对31日当日信贷投放形成影响。1月份月内信贷增长预计前高后低。
一般而言,信贷投放不仅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市场环境、政策导向以及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策略的影响。
宏观经济和货币金融环境趋于友好,监管导向下政府和准政府项目需求较为旺盛,信贷投放有望迎来“开门红”。近两个月以来,宏观经济阶段性企稳迹象不断显现,PMI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在中美贸易摩擦好转的情况下,随着央行全面降准红利的释放,受流动性乐观情绪的带动,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消费和企业投资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从上述影响2020年春节信贷投放的因素来看,2020年一季度经济景气度预期相对偏乐观。
另一方面,2019年年末和2020年年初,地方政府加快了基建项目的启动,中央大型项目落地提速,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提前发行使得政府和准政府项目的投放需求较为旺盛。根据初步摸底的情况,银行年初信贷项目储备较为充足,对公贷款有望录得较好增长。总体来看,企稳的宏观经济景气度和友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均指向2020年年初信贷有望取得“开门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加大制造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从央行近期的举措来看,落实中央关于降成本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在此背景下,银行资产结构有望进一步调整,降成本导向下银行“以量补价”的意愿更为强烈。
受此影响,未来新发生贷款、滚动到期后重定价贷款以及存量贷款“换锚”后利率下行态势较为明确。银行体系为保持营收、利润的稳定,也有强烈意愿实现“早放贷,早收益”。基于此,在优质资产依然稀缺的情况下,银行有较强动力在2020年年初时点抢占优质信贷资源以做到“开门红”,用“以量补价”策略稳定营收增长。
在MPA定价考核机制的约束下,新发生贷款综合加权利率与LPR点差需保持合意水平,传统高收益贷款如信用卡、互联网贷款与“低风险、低收益”贷款需要做好“肥瘦搭配”,单纯通过向高收益资产“调结构”的方式来实现定价改善恐难以简单复制2019年的态势。
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以及监管指标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银行有充足的安全边界拉长信贷投放久期,政府、准政府和高科技制造业等对公领域,以及具有“低风险、低资本占用以及定价稳定”特点的住房按揭贷款将成为银行信贷的重点布局领域。
综合早春效应、市场形势、政策导向以及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策略的调整方向,2020年,银行业依然有望取得惜贷投放“开门红”,只不过会略弱于2019年同期。
在1月1日公告降准后,1月3日,央行发布《2020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纪要;此外,1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新年刚至,监管层出台政策动作不断,在重申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的前提下,政策变动空间也在逐渐加大。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是为了应对经济与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从2019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受猪肉价格的影响CPI高企,与此同时,PPI仍处于下行通道中,实体部门风险还未出清,中小银行信用风险有待进一步释放。从2019年全年来看,货币政策大概率保持中性,但如果经济环境继续走弱,区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爆发,货币政策或将适度放松。1月6日,央行降准释放8000亿元资金,部分对冲基础货币的缺口,留出的缺口则交给广义公开市场操作渠道进行把握,这可能也是“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政策内涵的显现。
2020年,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仍是监管层重点关注的工作重点。2019年,监管重点处置了包商银行、恒丰银行、锦州银行等一系列大中型金融机构风险,2020年风险处置的重点或将聚焦于中小金融机构。央行再次明确损失按照股东、地方政府、监管及央行的顺序分担,银保监会则进一步明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的思路包含“不良资产处置、直接注资重组、同业收购合并、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投资者以及市场退出”等,新处理思路不会带来包商银行接管后同业市场的广泛影响,保证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但对老股东则采取深度清算的处置方法将更加深入,对地方政府以及监管机构的责任压实会更加成熟。
随着资本对信贷扩张约束的加深,2020年仍是银行资本补充的大年。化解金融风险需要银行增强风险抵补能力,《指导意见》要求银行“制定中长期资本规划,多渠道补充资本”,同时,央行也强调“继续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途径多渠道补充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