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5.45万亿元;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9.45万亿元。
分析师还表示,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余额合计占比为24.3%,较上年上升0.64个百分点。这反映了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融资结构优化;另外,从去年12月份起,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联动发挥逆周期调节效果。
银行运用资金能力增强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末M2余额为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出现了明显回暖。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M2增速回暖和信贷平稳增长,是央行会同有关金融管理部门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管理工具,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增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能力的结果。
当前,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银行具有顺周期经营特点,要增强银行信贷意愿必须给予政策鼓励。为此,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LPR形成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9年8月央行启动LPR改革以来,LPR报价整体处于下行趋势,但效果尚不明显,最终贷款利率走势与市场利率并不完全趋同。
对此,一方面,8月份以来LPR报价整体处于下行趋势,市场也普遍预期LPR报价将持续下行,出于节省利息支出目的,部分企业选择延期贷款,这对LPR效果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出于早放贷、早收益的目的,银行一般会在年初加大放款力度。而由于去年下半年银行贷款额度有限,提高了银行的议价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LPR改革的效果。
“近期经济有转暖迹象,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向好,银行信贷额度充足,LPR改革效果将开始显现,市场利率与最终贷款利率联动效应将增强。”分析师表示。
继续加大“输血”实体经济力度
2020年商业银行将继续调整信贷结构,“输血”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强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
工商银行在日前召开的2020年工作会议上对今年经营目标与调控取向以及重点工作作出安排。工商银行强调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在调控取向上要统筹协调好服务实体经济稳增长与防风险、保持盈利能力与保持资产质量、提高市场份额与控制经营成本的关系,增强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的适应性。
中国银行2020年工作会议强调,要揪住痛点、难点,攻坚克难,打好科技改革、数据治理、智慧运营和网点转型、场景建设、防范化解风险五项重点战役。
未来,银行信贷投向将主要集中于基建、先进制造业和小微企业。一方面,基建领域、先进制造业是未来银行贷款业务的重头戏;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或将超高速增长,大型银行服务重心将进一步下沉,中小银行则将聚焦主责主业,回归本源、扎根本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