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遭诈骗案例不断曝光,引发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整个大学生市场消费分期的模式和风控能力都遭到了质疑。这种大学生被骗确实存在个人因素,但各大消费分期平台是否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呢?
1、分期平台是否有义务在明显位置对大学生进行提醒?
比如切勿使用个人信息替他人进行贷款,无论是承诺提供“好处”的陌生人还是关系好的同学;比如切记理性消费,勿盲目攀比等等。
2、平台对于贷款对象还款能力的判断并不可靠,是否应该对额度进行限制?
大学生通过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的贷款额度可高达七八千元,期限可长达两年,还款情况并不乐观。有的大学生从生活费中挤还款,遇上个突发情况,比如学校或班里举办活动交钱,生病住院等,钱就不够了。还有的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反正就买一次,即使逾期不还被拉黑也无所谓。
3、大学生不还款时,平台的催收该如何进行?
这可以算是一个政策雷区,一旦对学生催收出一点事情,平台迅速就会被打压掉。
4、让大学生通过分期进行超前消费是否存在道德风险?
按理来说,大学生应该好好在学校读书,合理使用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即可,大学生办理分期消费是合法的,但商家的做法从商业道德上说是不妥的。因为商家明知大学生不具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分期付款买高档手机,大学生很可能承受不起,商业上存在一定风险。
之所以仍办理这种业务,是因为摸透了家长心疼孩子,不会眼睁睁看孩子因为欠款成为被告的心理。可以说,商家对大学生的高消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各个分期平台是否应该共享数据?
如果有大学生在不同平台分别进行分期消费而平台并不知情,此类风险确实难以把控。虽然现在各大平台的竞争还比较激烈,但也确实需要在某些方面联合起来形成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