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跟贷款银行打交道,但有不少贷款人在申请创业贷款时,常常流露出这样那样的误区想法,让贷款银行无法放心地放款。具体情况由卡宝宝小编介绍一下。
误区一:不能按时还贷也没关系
有不少贷款人在申请时,曾流露出“如不能按时还贷也没什么关系”的想法,银行经理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
据银行经理介绍,去年小额创业贷款设立之初,南京市曾专门拨出500万元给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用于小额创业贷款的政府担保,现在这笔钱就存在市商业银行。但并不是有了这笔政府担保资金,贷款人就可以不负责任地不还贷了。如果有人到期不还贷,不仅会受到法律的惩处,而且当初为贷款人审核盖章的社区街道、居委会,以及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银行等相关部门都会出面干预。
我们看到,在贷款人提交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前期审查表》上,分别盖有社区居委会公章、区(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公章、贷款担保机构公章。银行经理说,这3个盖了章的部门对贷款人的还贷诚信都负有监督的责任,如果有人到期不还贷,光居委会的大爷大妈们就会踏破门槛上门“追债”。
误区二:我全指望这个钱开张了
据银行经理介绍,他们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办的这个小额创业贷款,个人最高贷款限额是2万元,除非像早点摊这样的小买卖,2万元实际上对想创业的人来说,是不够的,银行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办贷款的初衷,也是为了扶持一下想创业的人,补充资金缺口,并不是要他们把这笔钱看成惟一的“救命稻草”。
但在实际办理过程中,银行经理就经常碰到有这样想法的人。有些申请人一来就表示,自己什么钱也没有,就指望着这笔钱拿到后,再具体计划怎么干了。这种想法是很不现实的。
误区三:朋友多东西就能卖得掉
在银行经理的日常接待中,经常碰到一些想做商品销售的申请人,问他怎样才能将货卖掉时,有的说,自己平时玩的朋友多,可以找他们帮帮忙卖点货;有的说,自己有亲戚在某某局当领导,可以把他们单位的订单拿下来。
其实,这样的创业思路都很不成熟。现在是商品经济,朋友多,不一定都能帮你做生意,想靠亲戚一条线吃“劳保”,生意只会越做越窄。
碰到这样的情况,银行经理一般会建议他们先回去将自己的创业思路重新理一理,或是先参加一些创业培训,开拓一下自己的眼界,拓宽创业思路,等有了较成熟的创业计划时,再来办理申请。
误区四:只要我想干就能干好
小额创业贷款开办一年来,银行经理碰到最多的现象就是,当他问申请人拿到钱后想干什么时,他们说不出一个具体的创业项目和计划,但每个人的创业决心似乎都很大,而且还信心十足地保证,只要自己想干,就肯定能干好。但干什么、怎么干呢?说不清楚。
银行经理说,贷款人来申请前,至少要先搭出一个创业的“架子”来,如开烟酒百货,要先租好门面,做好门头,买好货架,如果两手空空就来贷款,又说不出一个具体的创业计划,银行怎么能放心地把钱贷给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