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P2P网贷行业的焦点却仍然放在8月24日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上。那么,P2P限额新规落地对借款人有什么影响?尤其是ICP经营性许可证、银行资金存管、禁止债权转让、借款人限额等规定的明确,不仅给P2P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借款人及投资人也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借款人
借款人:大额借款需求恐难获满足
此次限额主要是针对借款人的借款余额作出限制,因此借款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P2P行业自2013年在国内真正发展以来,不管是资产端还是资金端,都呈现出迅猛的增长之势。于资产端而言,P2P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银行业机构的新型融资渠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包括门槛较低、手续简便、效率较高等。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及个体户经营者,这部分在传统融资渠道得不到重视的群体,通过P2P却能够快速解决融资需求。但在“限贷令”之后,由于借款金额和借款形式的双重限制,部分人群的借款需求恐怕再难以通过P2P来实现了。
首先,借款成本。限贷对于借款人而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借款成本。过去,有大额资金需求的借款人在一家平台就能解决,今后自然人想借20万以上,还得跑多家平台才能凑足。对小额借款人来说,即便还款及时、资质优质,也将面临在同一家平台不能多次续贷的限制。如此一来,P2P渠道的融资成本无形上涨,部分大额借款人可能会转向市场上其他融资渠道,包括线下小贷公司等。
其次,借款形式。限贷令之前,借款人可以用房产、票据、股权、车辆等抵押物在P2P平台获得借款,根据抵押物的估值不同,借款额度也各有差异。一旦实施监管新规,过去流行的高价值抵押物不再管用了,投资人更多地只能通过车辆抵押来借款,还不能是豪车,车辆估值超过20万就违反上限规定了,按这种情况来看,借款人是不是还得把豪车换成小车,宝马换成奥拓才能在P2P平台进行融资了?这种形势下,P2P平台所具有的高效、便捷等优势似乎被压缩了,可以预见在限贷令的正式实施之后,不光是整个行业格局生变,连借款端也要大换血了。
投资人:投资P2P的成本增加
从监管的思路来看,为单个借款人(或企业)设定借款余额上限,一方面是为了确保P2P的小额业务方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控制单个借款项目规模的基础上控制风险,以帮助投资人规避大标集中易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从投资人角度而言,P2P项目规模遭到限制,理论上能够实现小额、分散的投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增加了投资人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会给投资体验带来影响。
第一,时间成本。 借款余额上限的规定,有助于投资人分散风险,但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增加了投资人的时间成本。尤其是在一些人气比较高的平台,单个项目额度缩小,在资产端无法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平台“抢标”的现象可能加剧,一些“大户”投资人可能会因投标过于耗时耗力而退出P2P。
第二,投资选择减少。 以往由于P2P产品品类多样,投资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自由选择。如今监管限制单个项目规模,平台的业务品种也受到了限制,投资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只能投资个人信贷、(中低端)车辆抵押借款、消费金融、三农金融等小额项目。除了车贷、信贷以外,多数小额业务模式在国内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模式不够成熟,风险点比较多,投资人过于集中在这些项目上,也不见得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