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位币的新兴形态,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并具有本位币的所有特征。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是货币的本质属性和最基本的职能,也是货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鲜明标志,在信用货币条件下尤其如此。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数字货币的技术创新无法取代央行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只将提升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正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支付技术的进步,央行数字货币引起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货币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京开”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008070/index.html)
在对央行数字货币这一新兴事物的讨论中,不免存在有争议和模糊的观点。有评论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将采用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一样的发行和运行框架,并由此认为央行对比特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还有评论认为,数字货币技术将使国家无法和不再需要控制货币发行,也将使货币政策不复存在。实际上,这些观点都不符合央行研究、设计与未来发行数字货币的真正意义。本文将从货币本质、现代货币发行的基础、货币政策与现代国家的关系等角度讨论这些话题。
一、从货币的本质看,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只有国家发行的货币才是真正的货币
货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形态的演变而发展。金属货币时代,金银因具有质地均匀、体积小、价值大、便于分割、易于携带等自然属性而逐渐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货币。政府以自身的信用确保这些铸币具有准确的重量和十足的成色,避免了不同机构发行的、不同标准的铸币流通给经济活动带来的不便。随着社会商品价值总量的不断增长,黄金储备无法满足货币发行的需要,这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货币价值由内在价值决定的金属货币体系发展成货币价值由国家信用支撑的现代信用货币体系。
大家知道,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的本质属性和最基本的职能。马克思将货币定义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他还说,“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就成了它(货币)特有的社会职能,从而成了它的社会独占权。”([2]马克思,《资本论》中文版,第1卷)在货币的其他职能中,价值尺度职能是服务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价值贮藏职能则是交换媒介职能的自然派生物。在实物货币时代,货币自身具有内在价值,所以能履行货币的这些职能。但是,现代信用货币或者说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为什么还能履行货币的职能呢?这是由于信用货币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总之,从货币发展演变的历史和货币的本质可以看出,国家信用是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基础,是本位币履行货币职能的价值基础。
纸币是各国本位币最初和广泛的实现形式。但是纸币技术含量低,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然而,我们必须厘清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在本质上的区别。2014年初,当时比特币正被追捧和炒作中,笔者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以比特币为例》,还有一篇是《货币非国家化理念与比特币的乌托邦》,明确提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首先,比特币作为一种私人货币,缺乏稳固的信用基础,没有国家信用支撑,难以作为本位币履行商品交换媒介职能。由于信息不对称,私人货币的信用缺乏有效约束。任何有自己的开采算法、遵循P2P协议、限量、无中心管制的数字“货币”都有可能取代比特币。此外,虽然比特币试图通过设定数量规模上限来避免货币超发,但有限的数量易引起价格大幅波动,使之更容易成为投机对象而不是交换媒介;并且,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发行数量上限使比特币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
其次,比特币缺少中央调节机制,与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不相适应,难以满足货币政策的要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国家可通过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从而维持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的稳定。但是比特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组织或个人,货币当局不可能通过改变比特币的供应来调节宏观经济,因此比特币难以满足现代货币体系稳定的需要。
包括比特币在内的私人货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货币非国家化的思想。货币非国家化观点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在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然而,哈耶克所设想的非国家货币体系存在诸多缺陷,不具备可操作性,他的货币非国家化理念也难以成为现实([3]哈耶克本人也承认,“这种方案也留下很多有待解决的难题,而我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姚中秋译:《货币的非国家化》,100页,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一,私人货币缺乏稳固的信用基础;第二,同一经济体系中,不可能存在价值标准和兑换比例不相统一的多种货币同时流通的货币体系;第三,私人货币的调节机制存在缺陷,难以保持物价稳定([4]盛松成、张璇:《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以比特币为例》,《中国金融》,2014年第1期;盛松成、翟春:《货币非国家化理念与比特币的乌托邦》,《中国金融》,2014年第7期。)。因此,只要国家这一社会组织形态不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就将始终存在,比特币以及其他私人货币就成不了一国的本位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当然,信用货币容易产生通胀。人们对比特币的关注,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们对信用货币条件下通货膨胀的忧虑。所以各国央行应该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调控货币供应,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二、央行数字货币是将纸币电子化又超越电子货币的技术创新,但它的货币本质并没有改变
随着互联网和支付方式的发展,本位币正在逐渐发展为多种形式的电子货币。目前我国较流行的是基于银行账户以及第三方支付账户的电子形式本位币,正在研发设计的央行数字货币也不例外。
与现有电子形式的本位币不同,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将可能是涉及区块链([5]区块链本质上就是交易各方信任机制建设的一个完美的数学解决方案,特点是利用数学算法建立交易双方的信任关系,不需要借助第三方,并且其数据库由所有的网络节点共享,所有人都可以共享和更新,并确认记录的交易是独一无二的(梅兰妮•斯万:《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新星出版社,2016)。)、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技术的本位币。所以,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将从各方面有助于我国建设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支付体系,提升支付结算效率。并且,央行数字货币最终可形成一个大数据系统,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目前,英国央行正在开发测试由央行发行和控制的加密数字货币RSCoin([6]GeorgeDanezis、SarahMeiklejohn:《中心化发行的加密数字货币》(CentrallyBankedCryptocurrencies),来自于互联网协会(InternetSociety)举办的“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安全”研讨会(Network&DistributedSystemSecurity(NDSymposium)专题报告。)。
作为本位币的新兴形态,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并具有本位币的所有特征。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是货币的本质属性和最基本的职能,也是货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鲜明标志,在信用货币条件下尤其如此([7]盛松成、张璇:《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以比特币为例》,《中国金融》,2014年第1期;盛松成、翟春:《货币非国家化理念与比特币的乌托邦》,《中国金融》,2014年第7期。)。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国家发行的本位币有国家信用的支撑,充当着商品交易的媒介。国家根据全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易的需要发行本位币,以法律保证本位币的流通,并通过中央调节机制保持本位币的价值稳定,从而维持现代信用货币体系正常运行。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的本质不同(见表1),二者当然不会采用相同的发行和流通框架。周小川行长也指出,对于央行掌控的数字货币,会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来确保数字货币运行体系的安全,一开始就与比特币的设计思想有区别([8]《专访周小川》,《财新周刊》,2016年第6期。)。英格兰银行副行长布劳德本特也撰文称,尽管私人版本和央行数字货币会使用同样的技术、用同样的名字,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9]本.布劳德本特:《中央银行与数字货币》,《中国金融》,2016年第8期。)。
三、数字货币的技术创新无法取代央行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
数字货币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去中心化””,因此有人预测,数字货币技术将取代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实践将会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对现代经济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首先,现代经济活动有多种内生性摩擦,需要国家进行调节。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过度自信和动物精神是人们通常具有的非理性信念,过度信贷和金融投机是金融运行中难以避免的。多种内生性摩擦使经济呈现顺周期运行的特点,并可能伴随着较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国家需要利用逆周期的调控手段来熨平经济波动。
其次,现代货币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是现代经济的主要调节手段之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与物价、收入、就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密切相关。正如凯恩斯所说,“货币经济之特征,乃是在此经济体系之中,人们对于未来看法之改变,不仅可以影响就业之方向,还可以改变就业之数量”([1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2页,1936年。)。因此货币当局一般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来调节经济。如果数字货币被普遍使用但不由货币当局发行和调控,现代经济将因此失去一个重要的调控手段,经济将因为不受调节而无法正常运行。
再次,货币当局能够通过中央调节机制维持币值稳定。价值相对稳定是一种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前提条件,而且经济波动常伴随着币值波动,因此维持币值稳定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如果数字货币被全社会普遍接受,而货币当局无法通过中央调节机制稳定币值,这不仅会引起经济波动,也会动摇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
最后,尽管财政政策也是总量调节手段,但货币政策的微调功能更加明显。税收、国债以及预算收支等财政政策手段,在一定时期内,一经确定就具有相当的刚性,不能轻易变动,而货币政策则相对灵活。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常会出现意料不到的变化,而货币当局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适时做出恰当的货币政策决策,以应对形势变化。
因此,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货币政策与税务、警察、法院等国家机器一样,是现代国家运行的基础,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服务于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周小川行长也指出,货币生成机制和货币供应量是需要调节的。总体看,央行在设计数字货币时会对现有的货币政策调控、货币的供给和创造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都做出充分考虑([12]《专访周小川》,《财新周刊》,2016年第6期。)。
四、央行数字货币将提升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私人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对货币支付功能的要求,包括便利、快捷、低成本等。但由于它们不受央行的监管和调控,其发展正在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挑战。而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并且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13]《专访周小川》,《财新周刊》,2016年第6期。)。就目前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的信息优势可以帮助监管当局更准确、更灵活地运用政策工具,追踪资金流向,以及全面监测和评估金融风险。在央行数字货币被全社会普遍接受并使用后,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监管当局能够根据需要采集不同频率、不同机构的实时交易账簿,这可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提供巨大的数据基础。
其次,央行数字货币技术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现有的数字货币技术支持“点对点”支付结算,这可提高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流动性。只有被全社会普遍接受的央行数字货币才能将这一优势辐射至不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从而提高不同金融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性和单个金融市场的市场流动性。这将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水平,使利率期限结构更平滑,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更顺畅。
总而言之,央行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的本质完全不同,只有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国家信用支撑,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虽然央行数字货币可能采用与私人数字货币类似的底层技术,但本质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将采用不同的发行和流通框架。央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和调控的,这样才能维持由国家信用支撑的现代货币体系的稳定。数字货币技术将提升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控制力,使货币政策的运作和传导更有效。当然,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运用将会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也必然会有一系列的程序,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以合理的设计和发行程序调控货币供应,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稳定与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本期为大家献上的关于贷款方面的文章,无论是否需要,多掌握知识与技能总是不错的,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杆秤,希望本期的话题能给你们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