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底互联网理财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元,其投资额占总投资比重还较小,增长空间巨大。但作为上半场主角之一的P2P已经在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甚至庞氏骗局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经历了2015年的洗牌,互联网金融分化趋势明显。在下半场,究竟会由什么样的风口带动互联网金融开疆拓土呢?
从大的角度来看,转型方向可以分为两种:新的技术,新的资产端。
互联网金融中新技术主要体现在风控和虚拟货币两个方面。
从风控层面来说,创新的大趋势是以更加精准的画像技术和更为广泛的数据提取来对接更大的借款群体与小额化的资金需求,以服务传统金融格局下难以得到贷款资源的“长尾用户”,从LendingClub发端的P2P本原也就是如此。
在这个方向上,中国的创新优势甚至比美国更明显:美国有个人信息有着相当苛严的法律,这直接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建立更多维度的用户画像;另外,美国征信体系建立也很早,三大征信局已经形成垄断,因此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基于这一相同信息源所得到的信息差别也不大。因此,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拥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但在风控问题上,不得不强调的是内控系统,大多网贷平台都把重心放在贷款本身的风险评估,而忽视了企业内部风险的管控和防范,LendingClub此前曝出的操作丑闻其实与贷款风险无关,而是由违规操作造成的。
虚拟货币则相对更加依赖于客观的应用渐进。货币的本质是信用,采用加密算法不断生成的虚拟货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流通从而具备真正的货币意义,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社会对于该项技术信任程度的不断累积,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由于技术问题暴露而出现倒退。
从资产端的创新来看,目前大方向集中在消费金融、海外资产以及农村金融上。
货币的宏观形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2015年11月,M1的同比增速从2015年年初的不足5%大幅增长至15.7%,进而上升至2016年6月份的24.6%;不仅如此,M1与M2的增速差距也持续扩大。货币数据叠加低迷的民间投资数据共同反映出企业持币观望而不肯投资的现象,这类似于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假说——利率再低也无法激起人们投资的愿望。
货币政策失效本质上意味着经济环境中投资回报过低,无法吸收资金,也就是所谓的“资产荒”。因此,互联网金融要想取得突破口,最根本的就是找到新的资产端“风口”,获取领先于市场的回报。
以消费金融为例,凭靠消费拉动的转型政策以及风控技术日趋成熟,蚂蚁金服的“花呗”以及京东白条纷纷开始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截至今年6月份已经形成了上百亿的ABS市场,且收益率较为稳定。互联网金融的范畴完全可以从数据爬取、建模、授信一直延伸至衍生产品的投资,这既出于对投资回报的追求,也能助力相关部门的成长。
以上就是本期小编为大家献上的关于贷款方面的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