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昨日,在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6》(简称《报告》)发布会上,银行业协会秘书处负责人黄润中介绍,截至2016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达到103.5万亿元。该数据较去年底增加了15.8万亿。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达93万亿元,过去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51%;相应的,2015年底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总规模为87.7万亿元,过去三年增长率达58%。
从银行托管的资产产品类型来看,银行理财依旧是主体部分。截至2015年末,银行理财托管占比高达24.57%,较上一年的比重提高2.5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银行理财托管规模去年的增量也是最高,达到9.62万亿元。
《报告》认为,虽然银行理财托管已是托管市场的主体部分,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剔除27家具备托管资格的银行,已发行理财产品且不具备托管资格的银行有564家,拓展空间巨大。工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肖婉如在上述会议上表示,以银行理财为主的“大资管”发展,也会带动资产托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资产托管行业下一步最需要的是顶层设计,尤其是推动强制托管的实施。
“强制托管实则是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推动制定专门的《托管法》,统一托管的法律地位。另一个则是引入全托管机制,实现托管全覆盖。”肖婉如说。
肖婉如解释称,目前资产托管机制的应用主要依据《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或是监管部门制定的行业规范,但缺乏专门的《托管法》。因此,要通过立法认可和统一托管的法律地位,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的保障。实现全托管的内涵是形成机构、流程、产品的全覆盖,“以私募基金行业为例,并非所有基金都是强制托管,有些是非强制性托管,这就会造成监管套利。若未来实现全托管,则有利于协助和强化金融监管及风险防控,降低资产管理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与会的不少人士表示,在“大资管”背景下,从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将成为托管服务演变的重要趋势。《报告》称,国内托管行业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基础服务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备的体系,服务内容涵盖资产保管、资金清算、会计核算、资产估值和投资监督五个方面。
其中,与基础服务相比,增值服务尚处起步阶段,预计未来将有以下三个发展方向:
一是基于资金沉淀、证券名义持有等形成的资产资源,衍生出来的资产增值服务,如现金管理、证券借贷、外汇兑换。
二是基于托管行业提供的资金清算等一体化清算结算服务,衍生出来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例如注册登记、估值外包。
三是基于托管业务记录的投资全流程的信息资源,衍生出来的绩效及风险评价服务,如绩效考核、风险指标、信息数据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