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助学贷款为何会违约?高校助学贷款还款违约要怎么办?高校助学贷款还款违约分析及应对策略
高校助学贷款政策在帮助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的同时,其还款违约问题却日渐凸显,严重制约了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分析违约原因,提出解决高校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应对策略迫在眉睫。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为了更好地解决机会公平问题,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助学贷款应运而生。高校助学贷款政策从1999年部分城市试点到2000年全面推行,截至目前已接近有17个年头,高校助学贷款一方面帮助数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随着还本付息的到来,违约问题日益凸显,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深入分析违约原因,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迫在眉睫,对健康有序地推进助学贷款工作,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助学贷款现状
为了兑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诺言,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已建立起多种形式并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困奖学金、勤工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以及特殊困难补助等,形成了“奖、助、贷、勤、补”5大贫困大学生帮扶体系。然而,在实际中奖助学金指标有限,勤工助学占用时间长且收入较低,难以满足贫苦学生学习生活所需。与之相比,助学贷款成了覆盖面最广、资助力度最大、最有利于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一项重要举措。
高校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意在帮助贫困学子支付完成学业所需费用的信用助学贷款,是一种纯粹的信用助学贷款,其本身无担保、无抵押和质押,同时也是贫困学子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助学贷款惠及数万贫困家庭,帮助数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作为贷款受益者的大学生,理应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按时还贷,回馈社会,然而,相较于银行一般个人贷款,高校助学贷款的“违约率”却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分析违约原因以及提出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2 高校助学贷款还款违约原因分析
2.1 贷款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意识薄弱
国家助学贷款属于纯粹的信用贷款,其本身无担保、无抵押和质押,导致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为高素质群体之一的大学生,理应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和信用观念,然而,当今多数大学生往往缺乏诚信意识,未意识到诚信观念已然成为个人不可或缺的财富。诚信作为人类文明赖以生存的基石,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是现代无论经济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应该遵循的准则。当前由于尚未健全助学贷款偿还制度,少数贷款学生自贷款之初就抱有侥幸心理,钻政策的空子,蓄意拖欠贷款,导致了严重的违约现象。
2.2 就业难,收入水平低,还贷经济能力有限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不景气的就业形势造成了许多大学生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对于刚迈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经验欠缺的求职压力使得他们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导致贷款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即使找到工作,收入也比较低,而助学贷款原则上要求学生毕业后几年内还清,压力较大。贷款学生大多来自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毕业后还面临着分担家庭经济负担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还款、就业难、工资水平不高等现实,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造成还款违约的原因之一。
2.3 贷后管理不力,追缴难度大
从申请到还款,助学贷款涉及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即学生在校期间和就业两个时期。学生贷款后将来是否违约,除在校期间辅以诚信、感恩教育外,更多的是贷后跟踪管理。目前,助学贷款相关工作由高校和省助学工作管理中心负责,但实际贷后的跟踪和教育工作只有高校在做,由于高校生源的复杂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地和居住地相当分散,不定期更换联络方式,这种情况下高校也没有足够能力对贷后还款行为进行跟踪、教育和监督。缺乏相应监管机制,难免不少贷款学生忘了自己的还贷责任,造成还款违约。
2.4 征信、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助学贷款是一种纯粹的信用贷款,从理论上来讲,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信用贷款实施的前提。在信用社会里,对个人信用有不良记录者的事后惩罚有较大的约束力。然而,我国的征信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只是要求学生按要求填写助学贷款合同,承诺毕业离校后向贷款人提供工作单位和通信方式,并没有明确规定银行贷款如何收回。这些权宜之策的措施,单纯把贷款人的道德准则作为还款的保证,并无机制上的约束力,一旦借款学生不重视信用必然会造成违约。此外,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约束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只是依靠合同,威慑力不大,当违约者的违约失信行为得不到惩治时,必然出现违约率升高的恶性循环。
3 高校助学贷款违约应对策路
3.1 提高学生信用意识,大力开展诚信、感恩教育
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加强诚信观念是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的根本。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多渠道宣传助学贷款知识,作为贷款受益者的大学生,面对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怀揣感恩之心,按时还贷,回馈社会,从入学之初心理上就认同毕业后必须按时还贷的思想。助学贷款作为人生的第一笔贷款有必要使其明白诚信还贷的必要性以及违约对本人今后生活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是不愿意留“诚信污点”的,帮助借贷学生培养现代信用观念,增强诚信感恩意识,有助于提高还贷率。
3.2 提高借贷学生就业质量,增强其还贷能力
助学贷款帮助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毕业后的就业质量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按时还贷,为此,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提供多方位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是对借贷学生按时还贷最直接的支持和帮助。高校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市场需求对贷款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其专业技能和就业技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提高就业竞争力,使其早日具备还款能力。
3.3 强化贷后管理,加大追贷力度
助学贷款其点多面广的特殊性,对贷后管理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在校期间除加强学生还贷教育工作,还可帮其制订还款计划,以便毕业后按时还款,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加强信息沟通,利用助学贷款管理系统采集借款学生最新的联系方式以及就业去向等基本信息,还可建立校友信息库,使其成为贷后管理的重要联系资源。
3.4 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有效地奖惩机制
应在全国统一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档案”,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对于拖欠助学贷款的学生,其个人贷款违约记录可供全国各金融机构依法查询。“信用污点”一旦留下,不良信用记录将更多影响到借贷人以后的日常生活,如申请信用卡、贷款买房、买车等都可能被银行拒之门外,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其社会惩戒性不容忽视,一处违约,处处受阻。对于按时还款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优惠及奖励,在个人征信系统上可单独对其标注,在今后的贷款中给予优先考虑,建立有效地奖惩机制,珍惜信用记录,按时还款,降低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一项惠国惠民的工程,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诚信、感恩教育,以期突破助学贷款工作困境,打开长期良性循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