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如今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80%的人认为银行存在职业歧视,而仅有17%的用户认为银行放贷是相对公平的,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于不同的职业群体划分了不同的风险等级,这种划分就会把相当多的体制外职工归于高风险行列中,从而使很多用户在银行难以贷到款。
调查发现,公务员、国企员工、上市企业或500强企业员工是三类贷款获批率最高的群体。2013年度融360上的贷款申请订单中,普通企业员工占据了31.9%,个体户占据了19.5%,而成功率却分别只有18.2%和17.1%;公务员的贷款申请占据了总订单的12.8%,而成功率却高达64.2%,相对来说无固定职业群体的成功率只有1.5%。大型国企员工普遍不差钱,只占总申请量的4.8%,但最受贷款机构的钟爱,成功率达70.3%。
“铁饭碗”的威力不仅在贷款申请的成功率上表现得很充分,而且在贷款额度和利率优惠上可以占尽好处。不同职业身份可申请的贷款额度、贷款利率和申请难易程度有很大区别。
假设同是月收入为5000元的申请人,公务员、普通上班族和农民工这三类人群在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宜信、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这5家机构申请贷款时可以发现,渣打银行的现贷派,在满足所有贷款的条件下,普通上班族可申请的贷款额度是打卡工资的2-10倍,而公务员可申请的贷款额度则可达打卡工资的10倍以上。花旗银行的幸福时贷,在满足所有贷款条件下,普通上班族与国家公务员在贷款额度上都是打卡工资的8-15倍,但在贷款利率上,公务员可获得比普通上班族更优惠一些的利率。
宜信的精英贷,公务员比普通上班族可多贷5倍左右;在贷款利率上,公务员的月管理费是1.4%,普通上班族是2.3%。而上述所有银行对于农民工则是几乎大门紧闭,不是不予办理,就是没有贷款成功的可能性,只有平安银行能贷到1万元。
业界人士认为,根据申请人的职业状况来评估贷款风险,是银行的一个风控手段,这固然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做法未免过于“一刀切”,使得大量具有还款能力的优质客户被拒之门外。银行在细分用户需求、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方面有更多的探索空间。